卡列宁何许人?卡列宁是托尔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安娜的丈夫,由于对家庭生活,或者说对安娜缺乏热烈的情感,最后,导致妻子出轨的那个可怜的丈夫。
小说中,卡列宁被描写成一个官僚机器,他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官员,热爱工作,工作能力很强,职场上受人尊敬。仔细阅读小说的话,读者可能发现,小说中除了安娜对之弃若敝屣外,其他人看待卡列宁的目光都充满了尊敬。很多人批评卡列宁缺乏人性,他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官员,但不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大学时候,学习外国文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讨论过这个作品,很多同学强烈地表达了对安娜的热烈喜爱和对卡列宁的极端厌恶。
其实,我学习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时候,心里有一个很大的困惑,课本上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批判现实主义,认为这一时期的伟大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俄国沙皇时期政治的黑暗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缺乏。我记得我们的课本上举过一个例子,讲的是托尔斯泰小说《复活》中对西伯利亚监狱生活的描写,认为沙皇统治者惨无人道,可是,看来看去,我竟然觉得,西伯利亚监狱中的生活,比起我们社会监狱里,甚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角落,都要好的多了,我们来批判他们惨无人道,实在有些黑色幽默。同样,我们一边批判卡列宁这样的官僚机器的非人性,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知不觉地把这样的人树立为社会的楷模。
前一段,央视一套播出过一个电视剧《于成龙》,于成龙被誉为廉吏能臣,电视剧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正面形象,在当前的背景下,显然是想把这个形象树立为一种楷模。但是,在家庭生活方面,我们也许可以说,和卡列宁比起来,于成龙对家人更为冷漠,为官几十年,未曾回家,母亲、妻子,连面也没有见过,遑论感情、责任!其实,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这些年树立的道德楷模,不难发现,我们其实最喜欢树立一些矫枉过正的形象。前些年,有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郭明义,是一个普通工人,收入微簿,但是,十几年来捐献大量资金,资助了许多更困难的人。有时候我想,他牺牲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妻子儿女,他的妻子儿女在郭明义道德模范的绑架下,所做的牺牲也许更大。资助别人的孩子而忽视自己的孩子,总让人感觉哪里有些不对。郭明义思想境界当然很高,但若希望人人都像郭明义一样,显然只能是一种理想,最起码,我承认我做不到。而且说实话。即使做到了,这样的人也不可爱。有时候,我们按照社会提倡的要求去做,最后,反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个人。
卡列宁若生在中国,一定会成为于成龙、郭明义一样的道德楷模,得到极高的赞誉。可惜,他生错了地方,反倒成了很多中国读者口诛笔伐的对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