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之师—梅兰芳
梅兰芳,又名鹤鸣,字畹华,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他是我国京剧界的杰出人物,其的作品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赞不绝口。或许从他出生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命运,为京剧而生,为中国戏剧界而生……
说到梅兰芳先生,我们不免会提到他的祖父梅巧玲。那个在清朝同治,光绪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的梅巧玲。因其在京剧旦角表演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同光十三绝)画谱.同时他也是四代京剧梨园世家的创始人。
或许是受到了家人的影响,梅兰芳先生8岁学戏,9岁拜师学青衣,10岁的时候就登台演出了。在练功上,他不曾放松过自己,对于自己的练习,向来是百般严格,但是这段求学之路却很艰难,他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众所周知,梅兰芳先生主要唱的是旦角,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那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这就需要刻苦练习。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是没有学会.有一回,老师生气了就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就放弃了教他。
梅兰芳先生脸红了,他有些无地自容了,想想看他的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都是京剧青衣的典型代表,可偏偏到了他这里,就被老师说成不是唱青衣的料,吃不了青衣这碗饭。他的心里该是有多么的难受啊,这样的情节像极了菜鸟努力变大神,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出个样子来,就用心琢磨青衣的一举一动,研究女角的一瞥一笑,反复学习。一段唱,别人可能唱个七八遍就会了,可他却要唱二十几遍。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的,他练出了一条宽亮圆润的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喜欢。直到后来他成名之后,遇到了之前教授他的老师,那老师也是抱歉的说到“当初都怪我,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啊!”或许这个经历对于梅兰芳先生来说是一个磨练的机会,不只是让他认识到了自己,也是让他直面了自己,提升了自己。也许,没有那位老师的言语,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梅兰芳了呢。
刚开始演戏的时候,梅兰芳先生主要是唱功戏,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家对于戏剧表演者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不仅仅要唱腔好,更是对身段武功做出了一定的要求。于是,梅兰芳先生又向老师们学习不少偏重于身段何武功的戏曲,果然,效果一出,很受欢迎。他的这些学戏经历和表演经验,都为他日后创建“梅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1934年2月26日,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在上海天蟾舞台首演,而该剧的主演就是我们的梅兰芳先生,此剧一经上映,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激怒了当时上海社会的日本顾问,通过社会局局长交涉,以非常时期,剧目未经批准等为借口,通知不准上演,二梅先生以观众要求为理由,严正拒绝,照演不误。
梅兰芳先生的众多作品数不胜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贵妃醉酒】这一出戏。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一出单折戏,这是梅先生取材于中国唐朝历史人物杨贵妃的故事,是“梅派”代表剧目之一,也是梅先生最经典的作品。该剧通过动作何唱词,曲调,表达了杨贵妃由期盼到失望,再到悲恨的复杂心情。在经过梅先生改良以后的【贵妃醉酒】,被重新定义为“一出暴露宫廷李被压迫女性的内心感情的舞蹈好戏”。该剧虽然简单,但是透过简单,却折射出了梅先生的伟大,那一字一腔,一招一式,都充满了诗意,充分体现了京剧所追求的“中和”之美。
2019年9月25日,梅兰芳先生被评选为了“最美奋斗者”。我相信,梅兰芳先生留给我们的不单单是那一出出戏曲经典,更是他那作为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