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0.8.17,上午8.46 ,昨晚刚看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特别想记录一下自己零碎的片段感悟。
李泽厚《美的历程》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我参加一个线上的手机摄影学习班,师傅特意推荐这本书,说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审美。确实,随着科技发展,摄影脱离了专业设备的限制,成为每个人都能轻易入门的一项活动,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拍好好照片成为“摄影师”,还就在这“审美”之中,而什么是美呢?我不知道。在我过往的认知中,我觉得摄影的3大要求:主体突出、画面简洁、明确主题,只要满足这三点,你的摄影作品就会比一般人漂亮,受到更多人的喜欢。
但是,这样就真的是美吗?当我强调构图,强调画面简洁的时候,我是否真的在记录“美”呢?怀着这样的问题,我试图想在书中找到答案。
在书海中徜徉中国古代发展史
这本书没有序言,我直接被推上了通向远古历史的一列快速列车,周围景象瞬息变化,在作者的笔下我重走了一次中国古代史。说实话,我以为这本书是讲什么是美,哲学怎么解释美,美到底是什么?没想到,作者确另辟蹊径,从历史的宏观角度,从各个发展时期的文艺、艺术、哲思、政治、社会等等的角度,来渗透美的概念,让我这个原本历史、语文都特别差的学生,都忍不住想要不断地读下去。
开篇第一章,就是我恰好比较想了解的远古和新石器时期,最为闪耀的就是陶器了。去年暑假,先是在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看过那些形态怪异的历史瑰宝,又到甘肃省博物馆拍拍拍了无数陶器纹样后,我就对陶器上的纹样产生了兴趣(仅仅是“哇哦”的兴趣),我觉得它们好漂亮,排列有序、重复、循环、颜色的红黑组合很恰当,线条的粗细变化、直曲变幻,组合在一起,真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珍品,而最让我好奇地就是那些陶罐上的纹样,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还有人形纹、蛙形纹等怪异的图案呢?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这些疑问我没有解决,确恰好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艺术的形式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正如远古使用的捕猎工具、生活用具都是出于对生活的需求和时间累积慢慢演变而来的,就像一块石头,需要经过设计,以及日复一日地打磨,才能慢慢显现出它的设计造型,而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是没有设计,只有不断经历和改进的,所以更显得神秘又神奇。
而陶器上的纹样,最初却是来自巫术。巫术作为那个时期的思想中心,具体展现在了图腾、歌舞、诗、神话传说之中,同样也出现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陶器就是其中之一。因此陶器之美,其一是它背后的内容,是这个时代沉甸甸的历史的记录。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复杂的纹样一步步被抽象、简化、最终发展成为线、圈等,这个过程,又是一个美的发展,从复杂的单纯动物形象的记录,积淀为厚重的却抽象的几何纹样,这个积淀的过程,也是一种美。因此作者描述美,为“有意味的形式”。所以反观陶器上的纹样,看的不仅仅是第一眼的猎奇,更多的是看它背后蕴含的整个社会、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以这样的角度,作者开始剖析整个中国古代史,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汉代的青铜狰狞与古朴、先秦的赋比兴的理性原则、楚汉的神话浪漫色彩、魏晋士人的内在追求、唐诗的热情洋溢、宋词的委婉细腻、宋元山水画的无我到有我之境、明清的市井文艺,无不与当时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艺术的不断发展,不是孤立,而是时代配乐的不断叠加,为我们后世人呈现了一首跌宕起伏、各声部俱佳的协奏曲。
所以当我结束这段旅程,即将到站时,我的脑海里依旧回荡着这首协奏曲,回音渐远,而余音却缭绕在耳际,久久都散不去。
我自觉是个语文、历史素养都很差的人,虽对历史好奇,却怎么也学不好。但是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试图再多了解一点的冲动,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作者的格局,他的笔就像一根线,串起了原本枯燥艰涩的点点历史,让过去那段恢弘的历史长卷,被有序地安置在一间间屋子里,有了鲜明的主题和目的。
在回味中思考摄影艺术的美
在书中,“有意识的形式”是贯穿整本书的,对美的最抽象的解释。
如果现在问我,什么是美?我想是在表现某个“东西”的时候,有更深厚的精神内涵、个性、突出某种主题、能够让人细细品味,越品越品不尽的,大概就是“美”吧。
而摄影作品的美,也许就需要去寻找更多背后的故事。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星球研究所”的推文《特辑:30张图,铭记今夏天地人间》,30张照片,有彗星、超级日环食、梅里雪山、成都的“窗含西岭千秋雪”奇观、重庆山城雾都的天空之城景象、南方洪水的防洪抗洪现场、一生只开一次的高山绿绒蒿、攀登珠峰的中国队员、冲向火星的天问一号、疫情过后恢复正常生活的热闹街市......细数这些照片,你心中的某个开关一定被开启,为你倒放其中某段回忆中,有你的一部分。这就是摄影的“美”,以二维的平面,创造了一场三维、四维的立体故事,甚至一部影片。
不同于绘画,以笔触、落笔和笔的行走来彰显作者个性;摄影的个性,更多的是摄影者本身对画面的想象和阐释,心中有画,才能手中成“片”,虽会被设备所限,但表达的情感不会消减。
摩洛哥马拉喀什古城 斯里兰卡美瑞莎海边 尼泊尔加德满都街头联想到的其他1:成为自己
要能够彰显“有意识的形式”,彰显“美”,前提是知识、技能纯熟,有一定的素养,才能更多地去追求“美”,但也并不是说在知识、技能学习中,就可以忽视对美的学习、理解和感悟。反过来说,所有的知识、技能的学习,都是为了服务我们最终成为一个能欣赏美,创造美的人的。
这么想来,所有的学习,都是知识、技能储备的阶段;所有有意识的输出,都是我们打磨自己的手段;所有形式的对外呈现,都是我们彰显个性的场所。因此,不要虚度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时刻,不要轻易放弃每一次可以打磨自己的机会,不要排斥每一个能够让你展示自己的地方。
联想到的其他2:高与低
所谓站得高看得远,作者一定博览群书不说,还有很深的思考,能以自己的方式和角度写历史,这需要的就是眼界和格局吧。另外,一直在高处,也看不到细枝末节的点滴关联,所以还要能站得够低,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细微的差别和联系,更深入的去思考其内在关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