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出海时,船老大告诉我们,海上还有个小岛叫横山岛,可以逛逛。这个小岛不大,也并不出名,鲜有游客光顾。当我们一行人上岛时,惊喜地发现这座岛被我们包了。
江南的风景无非是山和水的结合,从这点来说,这座岛可以媲美任何一个大家熟知的景点,当然它更幽静。小岛还以禅乐为背景音乐,让人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吹着温柔的海风,确实很惬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26553414/3ec2b1ec820fd39f.jpg)
如果仅是这样的景色,并不值得我一写。我之所以要写这个小岛,是因为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更准确地说是震撼和强烈的心灵冲击。
在山脚下,我们查找地图,发现山顶处有一座“镇福庵”。这座庵从明朝时期就已存在, 有“小普陀”的称号。据说某人到此求得一签“朗朗乾坤有定数,东风南国别有天”,得签后更加坚定了其南走的决心。
根据这些资料,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在当地这座寺庙应该是挺出名的。我们一路上山,在接近山顶处看到一个陈旧的大院子,正房外墙倒刷着黄漆。难道这就是那座庵吗?
我们有些怀疑地观望着,此时有个年迈的僧人从院门走出来,向我们挥手打招呼,“你们要来吗?”
对于我们来说,寺庙是否庄严并不重要,关键是有一颗虔诚礼佛的心。我们紧跟僧人上前,走进大院子,看到所谓的佛堂竟然是一间简陋的大平房,里面布满了佛像的那一刻,才是最令我们震惊的。
在上海,见惯了众多辉煌宏伟的寺庙,我们从未想到竟有这样的小庵存在。我们要请香,师父摆摆手,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大把香,又指了下香案,让我们随喜即可。公司里真正有这份心的,只有我,老板和技术老总。出门在外,现金不多,我根本没有细想,把身上大半的零钱都掏了出来塞在烛台下。老板也浑身上下翻口袋找零钱,还非常歉意地对师父说,“实在不好意思,身上没带什么钱。”
师父似乎听见了,又好像没有听见。借着昏黄的光线,才发现师父松弛的脸上已经有了点点老人斑。
“师父,您高寿啊?”老板提高了声音。
“我八十一岁啦。”师父这下听清楚了,笑呵呵地回答我们。
他很平静地与我们介绍这座庵的历史,明朝时期建立,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六七十年代被毁于一旦。四十多年来,他靠个人的努力重建了寺院。直至现在,依然是他一个人坚守在这里,没有弟子没有传人,貌似也没有什么香火。
他指着一颗萌着新芽的古树告诉我们,这颗树已经七百多年了,又指着一旁另一颗树说,这也有四百多年了。他淡淡地叙述着,就好像说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
门口是一片小小的蔬菜地,还有两间光线更为陈旧或者说破旧的小屋,我猜应该是这个师父的全部家当。我们从未想到,在现在这个社会,真的有人愿意放下一切,离开尘世,在真的艰苦的环境里,青灯古佛地清修。这对于来自于繁华大城市的我们,简直是不可置信。
但是再一细想,又觉得自己的渺小和肤浅。师父八十多岁了,依然身手矫健,没有病痛,脸上的表情也始终是平静和从容的,带着一份超脱的淡然。
雪师说,真正的享受,是心灵感受到一种美好,与物质的关系不大。直到在那天,在师父的脸上,我终于印证了这句话。原来,这个世界真的有不同的活法。信仰不同,追求不同,生命的状态也完全不同。
师父的行为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我佩服他的坚持和毅力,但又不仅仅是敬佩,里面还掺杂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是仰慕,是追随,是震撼,是羡慕还是什么,我理不清楚?这需要我在每一个静坐的时刻去体会,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找到答案,这或许也是我人生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