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西方音乐的差别
木心:
东方与西方最大的分异显在音乐上:东方的音乐越听人越小,世界越小。西方的音乐越听人越大,世界越大。
东方人以西方音乐的方法来作东方之曲,听起来人还是小世界还是小,西方人以东方音乐的方法来作西方之曲,听起来人还是大世界还是大——再说下去,就太滑稽。
我:
我向来比较排斥民乐。我来找个不喜欢民乐的理由,那就是:民乐大多指向外部,即描述外面的景色和人物场景,并不能指向个体的内心,而西方音乐大多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好恶,即指向的是我的内心即我是谁。
中国人更可能是视觉动物所以音乐擅长描述外景外物外事,音乐思维偏线性故重旋律而轻和弦。而西乐内心情感抒发,音乐思维偏立体化多重思维故和声发达。
当然民乐如《二泉映月》等作品除外,可那是极少。《二泉映月》是民乐中难得的反应内在情感的一首二胡曲。二炳是个例外也许因为他是个瞎子,他是少有的注重内心而思维个性化的一个个体。
如果要我说,那就是;个体的即是世界的。音乐也是。
木心:
中国无音乐,或说中国的音乐都没有艺术自觉,或说中国的音乐表现了中国民族性的不良的一面,或说秦季札公子听到的才是中国音乐,秦以后,直到二十世纪末,整个败落不振--是大谜,大到包括整个东方:东方无音乐。
我:
很多中国人可能会有这种体会,那就是:“我爱音乐,但音乐不爱我。”
但是即便说东方重旋律,有时候指的仅仅可能是日本,当然日本一直把是把自己当西方国家。
东西方音乐的融合,亚洲国家里日本是做得最好的,而且日本人对西方音乐的接受力特别强。
木心:
我所秉持的道德力量纯从音乐中来。
我:我的精神力量和生存的勇气都是从音乐中来,音乐即是我的灵魂。
二 诗和音乐
木心:
我爱好诗人,所以对坏诗人特别恨。
我:
这也可以延伸是音乐。如果一个人说他什么音乐都喜欢,那等于说什么音乐都不够喜欢。我就属于那种对音乐严重偏爱的那种: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甚至厌恶。
木心:
诗之求韵,和音乐比,小儿科。
我:
最好的诗就是我从好的歌曲里听来。
木心:
文学和诗一字一字地可以救自己出来。
我:
您说“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与其说您是为了艺术而献身,不如说您为了逃避苦难躲进了艺术里。这与鲁迅先生的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有秋冬"大概是一个意思。
我与现实世界的抽离感也是来源于我多年的对生活的逃避,所以我用外来文化尤其是音乐和歌曲里的各种像诗一样的歌词填满了我的精神世界。
木心:
文革期间,陈伯达在会上嘲笑海涅。我实在气愤:他也配对海涅乱叫。结果我被批斗。
我:
那时候的您太桀骜不驯按现在说法是嘴贱,不过这点我喜欢。
三《红楼梦》和曹雪芹
木心:
十八世纪的中国,有这样一位文学家,站那么高,写这样一部小说。他不知道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艺术原理上却和希腊罗马相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好像”读过叔本华、尼采。为什么?他熟读释家、道家经典——佛家的前半段,就是悲观主义,道家的后半段,就是超人哲学。
我:
我国的四大名著中我只喜欢读《红楼梦》,却原来就是您说的它是最接近西方的一部文学作品。
林黛玉的《葬花吟》的词也是我喜爱的,但我就是见不得它用中国的民歌风演绎想来也是有此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