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们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20180217、0301草就
手上不知不觉购得两个版本的《我们仨》,都是三联书店出版的,一个是硬精装(所谓珍藏版),一个是软精装。我前段时间读的是软精装,前些年光顾着买书,却没有停下来好好读书,所以有些书虽然是我现在认真开始阅读,但却早已在我的囊中久已,只是没有“毛遂自荐”的故事发生。我在鸡年末尾喜得一女后,看罢这样一本书,让我更加有体悟。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我想不必再多赘述,那些似真似假的故事,关于爱情的浪漫,我都愿意相信。杨绛的文字让我喜欢这样一个传奇女子,从前读的《干校六记》等是她作为一个女子的文字,而这本书是她作为母亲和妻子的文字,在我初为人父的时候读来想来也会有更多的感悟,如果数十年后,我还会拿起来重读这本书,也许会有更多的故事吧,如果那时候我还能有写作的愿望,我也会写上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我们仨的故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仅从三部分的题名就让读者感动,我们知道97年杨绛的女儿钱瑗因病去世、98年钱钟书过世,所以“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足以击溃所有人的心。一个人送走了自己的女儿和丈夫,却还要继续坚强地活着。我们知道先走的人其实是幸福的,因为有后走的人送他们,在钱钟书临终前,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杨绛先生是最孤寂的,当她在2016年5月25日离世时,没有至亲送她,但她也可以在天上与家人团聚。我最喜欢杨绛先生的恬淡的人生观,“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谱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我重点阅读的是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第一部分太过简短,第二部分是梦非懂,只有第三部分是杨绛一家的生活回忆,让我读来感触良多。在第三部分开头,杨绛即写道“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寒假开始后,妻子就带着女儿回娘家休假,我虽然独享一个房子的所有空间和设施,也总能在书房中打发时间,但在我出书房后,总感觉不到家的氛围,没有了家人的身影和声音,有时候甚至都无人与我对话,这也许就是杨绛先生的那种感觉吧。虽然我们总是要社交活动,我想在钱钟书走后,也会有人去看望杨绛,但这些人来人往也不能带给杨绛那个属于她与“我们仨”一份家的感觉。而唯一能消解这份孤寂的应该是重拾旧日时光,故而可能如此才会有我们仨这样的回忆文字。
杨绛这样形容我们仨,“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钱钟书与杨绛无论是在民国还是共和国时期似乎都应该属于文化名人,但他们都愿意穿上隐身衣,自己选择远离人群与关注的中心,让世界忘记他们,所以钱钟书会拒绝当社科院文学所顾问以及胡乔木想要他当社科院副院长的想法。
20180301
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故事留给世人太多想像和憧憬的空间,但若以一般的世俗观念而论,两人都不具备持家的本领。钱钟书的“拙手笨脚”是其本人和杨绛所承认的,杨绛也并不擅长持家,所以他们遇到保姆饭菜不好时,会选择全家下馆子。有时候我在想,生活过得那般诗意,可能只能是他们,世间只能是钱钟书和杨绛,而不是普通人老杨和老钱。虽然一般男生并不会如钱钟书那般分不清左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但是同样也没有钱钟书的才气和处世之道。在阅读中,我总不自觉地想代入钱钟书的角色,绝不敢才气与学问相比,单就老顽童一般的心境却让我感觉很亲很近。钱钟书从西南联大回到上海见到自己女儿后,开始和她一起淘气、一起吵闹。杨绛说“她(钱瑗)向来只有人疼她,有人管她、教她,却从来没有一个一同淘气玩耍的伴儿。”在没当父亲前,我喜欢与学生一起淘气,最常见的就是在QQ群里匿名捣乱,有了女儿后,我觉得自己会一直这样淘气。虽然我想装的一本正经的样子,但我更喜欢和小孩一样淘气,也许只有和他们一起,我才会不那么感觉生活的艰难吧。
说句实话,我也曾向妻子透露,我多想活成钱钟书那样或者说我多像他,而妻子总是说,你没有他那么有才。这就是症结,我没有传统文人的才气,却沾染了文人的一身毛病。虽然说男生应该主外,应该处理生活的琐碎,但钱钟书这样的人却需要一个帮他挡去生活琐碎的妻子,可能杨绛做到了,才收到“最贤的妻”称谓。曾经有个女孩也对我说,你好好做学术,生活的琐碎我会为你处理。如此的女孩能让人不为之动心甚至落泪吗?杨绛对于钱钟书的不成熟有的是包容与理解,明白他的所长不在这里,他有他的世界需要他去奋斗。所以,当杨绛产后住院,一个人生活的钱钟书每次来都是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而杨绛总是像一个母亲一样安慰他,一切有她。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做坏事了”“不要紧,我会洗”;他把台灯砸了,“不要紧,我会修”;他把门轴弄坏了,门不能关了,“不要紧,我会修”。看到这里,我总是泪目,最贤的妻,不仅需要做到最才的女,还需要做好传统女性的“贤内助”角色,甚至是撑起整个家。钱钟书毕竟可能是个例,现在的丈夫也绝不会如此“无能”,但整个家的确需要互相扶持、共同守望。
似乎我总给人一种感觉,喜欢一个人散步、旅游,其实内心我多想有人陪我一起散步、旅行。我也和钱钟书一样,对旅行并不擅长,甚至我还是个路痴,我多么希望有人和我一起,替我安排,我只负责心情。杨绛回忆与钱钟书每天都出门散步,他们爱说“冒险”,和我的爱好一样,都喜欢挑不认识的地方走,去探险。我的那种淡淡的情怀,没人知道,妻子也不懂,所以我选择一个人散步、去冒险。那个哪怕并不喜欢这种调调的女孩,她也会包容你的小情绪、小爱好。
生活如果没有了浪漫主义的情绪,把生活过成了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磕磕碰碰,互相埋怨,也许钱钟书和杨绛又是另一种世界。再简单的生活,在他们俩人的努力下,竟然有不一样的感觉。1972年,钱钟书和杨绛从干校回北京,有一天钱钟书为了做早饭,生平第一次划火柴,并得意地告诉妻子:“我会划火柴了!”杨绛也有其可爱之处,有一次剪活虾,活虾在杨绛手里抽搐,她急得扔下剪子,逃出厨房。钱钟书问怎么了,杨绛说,“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在英国留学时期,两个都不会做饭的人开始了不断地一同探索道路。原本枯燥的做饭,在夫妻俩不断地发明实验中,变得有趣,真正做到“玩着学做饭,很开心。”想来饭菜可口度应该是一般的,但这种乐趣又是几人能懂?我向来不太注重生活的讲究,吃喝也不强求,所以我更加会认同钱钟书夫妇的行为,但这样的组合才能有这样完美的心境。如果杨绛是个讲究的吃货,那么钱钟书的种种不是,会让钱钟书焦头烂额,怀疑自己。当然,做饭等生活琐事毕竟只是生活,杨绛有时候就认为,如果不用吃饭也就不用做饭,这样多好。有时候,我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而我自己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钱钟书的怪,生活能力的不足和与女儿的打闹,一方面是杨绛的“纵容”与包容,另一方面则是他的兴趣,他对一事务觉得有必要,就会去做,而没必要就不会去做。他不愿意出仕,而愿意逗女儿,这就是一种人生价值的选择。因为逗女儿才能给他乐趣,他也喜欢这种生活。现代社会不可能再给钱钟书这样的选择机会,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内心的小情调同时,努力学会更多我们不擅长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这样一份心境,也是我的追求和期盼,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都不能忘了读书与写作,如此我才能感觉自己还活着。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应该就是钱钟书和杨绛退休后的生活,“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我能想到自己的退休生活,如果我还能活到那个时候,我希望回到故里,每日读书写作、午后散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