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说到放下评价,尊重感觉是成为自己的第一步,但对很多人来说很困难,毕竟我们脑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想法涌进来,感觉很容易被想法或是新鲜刺激侵占。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很关键!因为我们这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如果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会怎样?
推荐一部心理学偏灵性的电影:《和平战士》,又名《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你来感受一下,主人公是如何在“成功-失败-成功”的主线里逆袭成功的。顺便说一句,此电影是由真实故事改编,预告片如下,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完整电影。
和平战士-高清晰中文字幕预告片下载_腾讯视频
今天我们进入【关系】主题,把“尊重感觉”放入关系里做进一步尝试。
一、认识你的内在关系模式:性格
大四在白云心理医院实习时,比较系统地研习了精神分析学派中的客体关系理论,并在个体咨询中有了一定实践,发现很好用,既不像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所倡导)那样容易毁三观,又不失精神分析理论的精髓。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性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
客体关系理论是精神分析发展的第二阶段(也有人称为新精神分析阶段),武老师把客体关系理论概括为如下三句话,本人也深感认同:
1、性格,在关系中形成
我们先来看一看“主体”和“客体”分别指的是什么:
主体:就是我们自己
客体:我们意愿、情感和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比较多的是人。
在此基础上,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一个人和他最初(6岁前)的重要客体(妈妈的乳房、妈妈和爸爸)所构建的关系,会内化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像“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之间的关系模式,这种内在关系模式,就是我们的性格。
2、性格,在关系中展现;
这种内在关系模式对我们来说是熟悉和安全的,所以就容易不知不觉中将这种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新关系中,想让它符合我们内在关系模式的关系。
比如现实中有人与上级领导不合,其实“上级领导”就扮演了内在关系模式中的“内在父母”角色,如果6岁前,你与养育者的关系不和,长大后这种不和就会投射到你与权威的关系中,显然“上级领导”就是权威之一。一个从小被放养、性格独立自主的人,遇到控制欲强、什么都要管的上级领导,就是一场危机,但危机中同样存在改变的可能性,因为他会在体验到被管束的厌烦同时,也体验到被关心的幸福感,而这可能是他从小就缺乏的,这才是关系复杂的部分:在矛盾冲突中,看到人生的另一面。
3、性格,在关系中改变
但是关系中的另一方,也跟我们一样,这就必然会产生持续的较量,也就能部分解释相爱的两人是分道扬镳还是终成眷属了,不考虑其他维度的情况下,如果投射成功,对方也认同,那么就有了终成眷属的可能,相反就可能分道扬镳,所以我们总说要去找自己的另一半,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但同样有意思的是,这样的较量中也存在着改变的可能性,多少偶像剧都是这样演绎的,只是在现实中并不容易罢了。
所以如果你想了解或者疗愈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要么去谈个恋爱(可能有一半的成功率),要么去找一位专业的精神分析师,后者已经疗愈了自己,相信能够帮助到你。
二、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
内在关系模式对我们影响很大,看见了它,就有了改变和疗愈的可能。
那么如何构建与人的健康关系呢?
1、形成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的视角,要知道当下的关系模式,都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而内在关系模式,则是内化了童年关系模式的结果;
2、当对方的互动太有问题时,可以从观点之争中跳出来,点出对方互动中的心理逻辑,点破他试图构建的内在关系模式,这就是“破”
这里举个亲身的例子,实习时做过一个咨询个案,有天案主的妈妈来医院看她,碰巧我去查房,她妈妈知道我为她做咨询,当时妈妈与我的互动中,我感觉自己被当做了孩子,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当时感觉很奇怪,就开玩笑说,阿姨您是不是经常把小辈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她当时楞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好像是,我笑笑然后我跟案主打了个招呼,就继续查房去了。
事后在督导中才发现,当时有多惊险,这位妈妈原来是在投射她的内在关系模式,而我如果认同,就会对与案主的关系有非常大的破坏。还记得当时导师说了句“恶毒的父母”哈哈哈哈~(因为认同,就代表咨询师与妈妈站在同一战线,这显然破坏咨询的信任关系,让咨询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
3、在尊重彼此自恋前提下,尊重事实,化解情绪,构建平等关系。
人人都自恋,在关系中,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是对的、比别人强,所以就能理解为何有人喜欢打断别人表达自我,为何有人控制不住地“幸灾乐祸”,因为他们自恋啊!
我们的自恋神圣不可侵犯啊,一旦有人反驳我们的观点,或者接收到我们不喜欢的评价时,就可能破坏我们的自恋,我们是无论如何都要进行反击的,这是人之常情。
如果有人在不破坏我们自恋的前提下,又提出了自己的视角和观点,那么关系就容易变得平等了,只是现实中我们常见到的是这样的句式:“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这个“但是”就等同于“你说的有道理”是虚伪的,或许可以换成“而且”。
再举个成功的例子,有一位小老板有天突然对新来的大学生下属说了句:“我一天挣的,比你一年都多”,这句话莫名其妙,明显有鄙视人的感觉,但这位大学生很淡定地回复了一句:“是啊,我一辈子可能都挣不了你一年的,可是你很累,我不想过你这种生活”。
与人谈话时,注意辨析客观事实和主观情绪,并做相应处理。
人和人交谈时,必然在传递事实和情绪这两个层面的信息,所以要想与人构建健康的关系,我们就要去辨析对方传递的客观事实信息是什么,传递的主观情绪信息又是什么。男女两性思维很不同,男性更容易关注事实信息,所以在女朋友跟他们抱怨工作不顺时,习惯性地给解决方案,然而女朋友只想想得到安慰罢了。
辨析好事实和情绪之后,面对客观事实信息,我们要做到尊重,而谬误就要驳回。比如上面那个例子中,这位大学生就尊重了事实——老板的确挣得比他多,所以他说:“是啊,我一辈子可能都挣不了你一年的”
那么面对情绪信息应该如何处理呢?主观情绪要共情(同理心),垃圾情绪要驳回或化解。
比如老板传过来的垃圾情绪,就要驳回,所以他说:“可是你很累,我不想过你这种生活”。
下篇,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关系模块,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