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洵是《楚乔传》中塑造的最为丰满的一个人物,他所有的行为和选择都有相应的背景和支点。他的这一生,好像都在做选择,并且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无论是君临天下的荣耀,还是内心凄惶的孤独,皆是自己种下的因,结出对应的果,如此而已。虽然在这其中他也是有着诸多的不得已。
燕洵的人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既有站在云端的尊荣岁月,也有贱如烂泥的屈辱日子,文中对他的每个时期皆有着墨,或一笔带过,或浓墨重彩。
他有着无忧无虑亲情围绕的童年时期,鲜花怒马意气风发的少年阶段,走过卧薪尝胆常年征战的青春岁月,最后攀上权力巅峰,睥睨四海。但此去经年,已是高处不胜寒,蓦然回首,漫漫余生长长的路只能自己孤独的走完。
甚至燕洵是书中主角唯一一个交代了陨殁的时间,大燕建国二十九年后 ,燕太祖驾崩,葬于太极陵。
人猎围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初见燕洵,十三四岁的年纪,丰神俊逸,锋芒内敛。他和楚乔首次的见面竟然是在人猎场上,伴随着血腥的杀戮,人性的泯灭。他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施者,一个是受者。
当世子将自己的白羽箭都插在了饿狼身上,当燕洵将自己最后一支箭故意射偏救下楚乔的时候,迎接他的依然是楚乔可以毁天灭地的仇恨目光。
燕洵为什么会做如此的选择?而不是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以射杀奴隶取乐呢?
究其原因该归功于他的原生家庭。燕北王信奉天下大同的理念,以仁义治国,对待子民非常宽厚。燕洵的母亲是一位非常温柔的女子,并且他的父亲极爱自己的妻子。此时的燕洵内心是认同他父亲的,也就是认同父亲仁爱、大同这些理念的。骄傲的少年郎内心充满阳光,所以他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温暖和煦的。
若人生只如初见,纯净明媚的少年能够一直这么纯粹地走下去,可命运的轨迹不会因为美好的愿望就偏离轨道,一生的转折已经悄然来到了少年的身边。
九幽一役一尊芳酒,慷慨悲歌 ,物是人非 ,痛彻心扉。
九幽台一役,在鲜血与仇恨的洗礼下,彻底改变了燕洵以后的人生之路。
他的父亲兄姊被夏皇削下首级,施以炎刑,挫骨扬灰。他的母亲被逼迫在他的面前撞鼎身亡。整个燕北一族死伤凋零,一夜之间,天地变了,他所拥有的一切如握在手中的沙子慢慢地流失,而他却什么也做不了。
他还能是当初那个坐在马背上,神采飞扬的少年吗?还能目空一切的对着楚乔说:“嗯,我就不信了,我连你一个小丫头都护不住”。
国仇家恨,灭族之耻注定会将人逼迫到极致,此后的余生可能都将困在梦魇之中,蚀骨的仇恨将时刻吞噬他的心智,他的信念他的一切。让他能活下去的唯一动力是楚乔给他的一句话。
“燕洵,活下去,杀光他们。”
试问人间能有几人可似后主阿斗一样:“此间乐,不思蜀尔。”
追问人间又有几人能像琅琊才子梅长苏那样,拥有博大的胸襟和广阔的格局。
所以燕洵性格的改变是必然的、是人性的一般走向,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他抛弃了父亲带给他的思想烙印,睁大眼睛审视着这个残酷的世界。以后在他帝皇之路的征程上,他的铁血手腕是有出处的,他内心的阴暗是情有可原的。他每一次选择都跟他的身世经历相互辉映,让他这个人物有着独特的厚重感,令人信服。
驰骋纵横三千里路云和月,孰对孰错,归来兮
八年的殚精竭虑,思筹谋划就为能够活着走出真煌城。此时的楚乔之于燕洵已经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老师,是他的朋友,是他的爱人,是他一生一世都要放在心尖上的人儿。
八年的相伴,楚乔将自身所学毫无保留的教于燕洵,燕洵的军事知识、格斗技能都来源于楚乔,为他深厚的个人实力创造了条件,为他打下一片江山奠定了基础。
夏皇谋划表面将公主嫁与燕洵,以此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实则暗动杀机,想将他诛于大婚之日。而此时也是燕洵认为走出真煌城回到燕北的绝佳时机,深宫内院,帝皇之家,何等尔虞我诈,互相算计,成王败寇。
由出走真煌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无论燕洵有多么珍惜楚乔,失去楚乔会导致他的余生一片荒芜,无论楚乔有多么留恋这八年相依相伴的情谊,他们的结局必然是离心离德,最终殊途的,因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为他们各自思维的方式,导致他们选择从来不会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燕洵策反了西南镇府史,目的有二,其一,让他们成为自己走出真煌城的垫脚石;其二,让西南镇府史的将士完全消失在这次战争中,包括这支军队的番号和配置,所有的一切,来惩罚这支曾经背叛燕北的军队,来告慰那些浴血而亡的燕北英魂。
帝皇的思维、深沉的心计、雷霆的手段,他心中有如此的谋算,完全来源于盛金宫,这个帝国的权力中心。抛弃西南镇府使,这就是燕洵的选择,他选择惩罚,选择仇恨。
楚乔凭一己之力救出来西南镇府使的官兵,遵守承诺带他们回燕北。她不认为以前西南镇府使背叛过燕北,现在的将士就带有原罪,况且老的西南镇府使的成员很多已被大同行会刺杀。遵守承诺、不滥杀无辜是楚乔的选择,她选择宽恕,选择团结。
无法判断谁是谁非,燕洵错了吗?没有,他有自己充分的理由。甚至燕洵会认为楚乔只是妇人之仁,在帝皇之路上一将功成万骨枯,哪朝哪代又可以避免的了。但楚乔思想的高度燕洵是没有办法达到的了,无论是一个帝国一个朝代,在历史的长河中终将灰飞烟灭,可仁、义、礼、智、信这些扎根在精神层面的思想却可以绵延不绝流传于后世。
君临天下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燕洵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是世俗眼中成功的典范。但于自身,燕洵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 ,为了登上权力的巅峰,他摒弃了作为一个人的所有,亲情、友情、爱情。所以称孤道寡是他的命,也是他的选择。
燕洵对大同行会财产的洗劫是为了燕北的崛起,用最快的方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杀光这些家族所有的人包括未成年的孩子却是戾气太重。他在施与受之间相互切换,所以他知道斩草除根是多么重要。
看到此处的燕洵,让我想起了《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腐朽封建制度的毒害下,他赔上了自己的一生,可当角色转换,他又用同样的方式手段去报复仇人的下一代 ,让他们死亡和痛苦,最终希斯克里夫以自杀收场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千丈湖上燕洵利用楚乔引来了诸葛玥,诛杀诸葛玥对他而言极其重要,所以他将楚乔作为诱饵抛了出去。
站在帝皇的立场上,雄才大略的诸葛玥真死了,对于燕北来说少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这位帝国的将军死亡不是战死沙场,而只是为了一个女人,这对于诸葛门阀来说是一种奇耻大辱。诸葛门阀在大夏朝的势力必将受到影响 ,甚至举荐诸葛玥的蒙阗将军会受到牵连,和诸葛玥交好的七皇子赵彻都会招到贬怵,如果大夏内乱,那燕北的政权就会越发稳固,一本万利的事怎能不图之。
站在男人的立场上,诸葛玥这个情敌在楚乔心目中的位置究竟是如何?燕洵非常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今时今日,我燕洵在你楚乔的心中到底有多重,如果和诸葛玥交手,你会选择谁?诸葛玥觊觎我燕洵最心尖上的人,难道我作为男人不该杀之而后快?
所以当楚乔跪在冰面上,将头磕破,努力求道:“燕洵,看在我为了燕北多年辛劳的份上,就放过我的朋友吧,求求你了。”此时的燕皇会作何反应,是不是也会痛彻心扉。他和自己的一场豪赌终究是输了,愿赌就要服输,这么多年和楚乔走着走着到底走散了,他的女人移情别恋爱上别人了,爱上了诸葛玥,虽然这时候的诸葛玥已经被他杀了。
他最珍视的人已经离他而去了,并且是他自己一步一步将她推开的,虽然他到最后都不会承认这一点,他人生中唯一的一个温暖的点也寂灭了,接下来是无边的黑暗。
燕洵铲除大同行会,血流成河,横尸遍野。杀了乌先生和羽姑娘,杀了这两位从年少时就开始辅佐他、亦师亦友的人。打散了火云军,杀了他唯一的血亲堂妹缳缳郡主,至此满族上下真的只剩他一人了,讽刺的是这个结果是他自己造成的。因为他在大同行会的眼中已经是暴君了,背弃了天下大同的理想 ,大同行会想拥护缳缳郡主为尊,替换了他。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此时燕洵是可以有所选择的了,但他还是杀了无辜的人,并且是他至亲的人。亲情友情也离开了,天地之间就剩他自己了。
温润如玉向来情深,奈何缘浅。
在燕洵的一生中除了楚乔,还有一个女子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就是他的皇后纳兰红叶。这位怀宋的女主在大燕陈兵关外的时候,以江山为嫁,入主了盛金宫。
年少时他们其实是相识的,纳兰红叶以玄王府世子玄墨的身份和燕洵鸿雁传书,称兄道弟。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以怀宋的国力对他施以援手,提供军需。
纳兰红叶在她对怀宋心力交瘁的时候,曾写给燕洵一句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他们之间本来可以互相慰藉,但中间隔着江山、隔着权力,隔着人心,还隔着楚乔。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情深是她纳兰红叶,缘浅是她纳兰红叶和燕洵。
看到简书有篇文写燕洵,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但我觉得这只是愿望而已,如果从头来过,现在所有的一切依然会是他最终的选择,成就霸业然后百年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