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春(原创)
今天,是我入驻简书的第一千零一天;今夜,也自然是我入驻简书的第一千零一夜。只不过,我的这一千零一夜不如那个众人皆知的《一千零一夜》故事那般精彩,但也不失独有的趣味在里面。
回首过去的这一千零一夜,煎熬多于快乐,自虐多于自由。可是,我依旧如同一个不见南墙不回头的偏执狂,执拗地在自己认定的路上孤独而又坚决地往前走。
很多人看我每天都在日更,以为我的写作就是信手拈来那般轻松。殊不知,在过去的这一千零一夜里,我也曾多次苦恼过自己的写作定位问题,毕竟爱好仅仅是一个方面,想要通过写作改善自己的生活,甚至扭转自己的命运才是我的最终目的。
于是,我反复在亲子教育、诗歌、散文、杂文以及小说的王国里穿梭,似乎自己就是一个全才,能够轻松通关打怪,能够自由驾驭各种体裁。
可事实证明,如同一只无头苍蝇般乱窜的我,尽管并没有离开写作的道路,却也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只不过,相比于最初为文字绞尽脑汁而言,现在的我的确是有些轻车熟路,不再为如何措辞发愁。
但困扰依旧在,而在即将过去的这一个季度里,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坚持到底有没有意义,反思自己的写作方向究竟该向何处去。同时,我也在学习,学习故事的写法,学习经典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
目前,反思和学习仍在继续。而为了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将每天1500字的日更转换为100字——300字的诗歌。这是因为,一来我觉得诗歌比较简短,不会占用我太多的时间;二来是因为总会有一些诗歌的灵感在我的脑海中闪现,于是顺其自然也就成了我当下的选择。
坦白讲,我写的这些诗歌,既没有意蕴,又没有新意,不过是我的信手涂鸦,聊以安慰自己罢了。在写了一千多篇文章后,我赫然发现,阅读量的不足导致我一些文章的观点过于肤浅,这也是我为何坚持日更却一直都未能成功跻身榜首的根本原因所在。我想,我的这个毛病,在许多作者身上也都有体现。
我们都被写作变现裹挟着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完全看不见自己的短板,错误地以为只要跟着大神一起,就一定会实现跃迁。可事实却是,写作课程报了不少,训练营也参加了若干,我们的写作能力却提高的极为有限。
因为太过急躁,我们忘记了基础得自己打牢,我们固执地以为凡事都有套路,只要学会了套路,我们一样也能做的很好。可事实却是,基础不牢,即便学会套路,我们也一样无力写出能够直抵人心的文字。
我们都想成为大神级的写手,可我们却大都停留在高中生的文字水平上迟迟不见提高。我手写我心,我们都知道。可真正能够做到的能有多少?
为了写作变现,我们都在竭力地迎合读者,结果却让自己的文字失于纯真。读者是会变的,竭力迎合的结果就是失去自我,没有风格。而不能够打动自己又毫无风格的文字,又如何能够触动得了读者的内心?
我想,写作的诀窍其实就是写真实的生活,写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云里雾里的飘着。太多的读者都是凡人,所以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才最感兴趣。我们可以假造人物,甚至为了写作需要也可以编造情节,但一定得有生活的影子,得有能够给人力量和希望的内在精神,而这才是大家都想要得到的。因为生活实苦,每一个人都希望被鼓励和被肯定,每一个人都期望能够在被现实逼仄的无路可走时能够看到一丝希望并能发现自己的潜能与力量。
看似简单的是事情,想要做好却很难,写作也同样如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其实并不简单,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对自己的生活无感,对于身边的那些人更是难以深入地观察与思考。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从经典著作里吸取经验,通读它们才能活化我们的思维,进而让我们发现和捕捉身边那些感人至深的事情并将其诉诸笔端。
写得好的人,或者是缘于阅读的广博,或者是缘于自己深入骨髓的孤单,再或者就是漫长人生的深厚积淀。除此之外,再无更好的缘由。我们的深入阅读量都远远不够,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也已经让深入骨髓的孤单变得浅薄,至于漫长人生的积淀,我想我们大多人还都不具备。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唯一的办法其实就只有好好读书。
正因如此,我才决定今年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读书上。无论是中国古代四大经典名著,还是外国名著,亦或是中文系必读书目里所列的其他图书,我都想拿来一读,二读,甚至三读。读得多了,知道的也就多了,思维也就更加开阔,自然就会对生活有着更深的理解与感悟,写出的文字就会更加具有生活的气息,文字就会比较耐看,更容易感动读者并得到他们的喜欢。
这样的方法比较笨,成效也会比较慢,但会持久。相较于我们的一生,其实慢就是快。人生那么长,急什么呢?希望下一个一千零一夜到来时,你和我一样都能够更加淡定从容,笑对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