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雨很大,但我还要去教师发展中心参加培训。因为路途遥远,我没有骑车,而是选择坐地铁和步行。
因为身体还是不舒服,走路的时候感觉摇摇晃晃的。800多米的路,走得我一身汗。
专家的讲座挺好,我懒得记笔记,索性开了语音翻译,直接转换成文字输出。有一段话不小心删掉了,我只把自己保留的整理了出来: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遵循着这样一种逻辑:除非孩子已经表现出这种能力,否则我根本没办法放手,“我一放手,孩子岂不要掉沟里?”但他们却忽视了,这种能力从来不是自己长出来的,而是在一个个选择,和一次次经历中,去磨砺出来的!
舍不得孩子冒险,不允许孩子探索,他们长大后,又怎么能独立应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那到底怎么做,才能既不束缚孩子的发展“自主性”,又防止他们因青春期不成熟“掉沟里”呢?李松蔚博士提出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相处模式,既能满足孩子对“权力”的需求,也能照顾父母们的担心。
那就是,把孩子当成单位里一个不靠谱的“领导”。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中,都经历过这样的领导——脾气差、不成熟、没经验,还经常做出错误判断,搞得大家利益都跟着受影响——青春期的孩子,不正好也是这样吗?把孩子当“领导”,父母们就能更好地解决各种青春期“问题”。
把孩子当“领导”,亲子相处有边界。很多春青期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改变,不是认知不到位,而是心理难接受。他们完全没预料到,孩子的变化会来这得么陡、这么快。原本那个事事都依赖我们的小人,怎么就突然开始“闹独立”,跟我们不亲了!
但当我们把孩子当“领导”,就很容易想通:人家“领导”嘛,是该有自己的圈子啊,总得有自己要忙的吧!当一个孩子视野不断拓宽,圈子越来越大,我们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自然会越来越小啊。
我们虽然不习惯,但也不至于对领导说,“你别一天跟那些朋友鬼混”、“那些对你都没好处,只有我才是真正为你好”。那也太“自以为是”、“自取其辱”了对不对?
把孩子当“领导”,才能更恰当地支持孩子。把孩子当领导,并不是说我们就得对领导点头哈腰,而是作为“合作者”、“利益共同体”为领导提供“支持”。以前,孩子一有什么事,我们就急,但现在,一想到对方是“领导”,我们就只能用一种尊重、平和的态度沟通:“领导,这个事,我说说我的看法啊,供你参考。”
如果他说,“这不是我想要的”,你也不敢全盘否定,你只能进一步说:“要么这样,我这里还有一个方案,你看怎么样呢?”我们只提供意见,真正的决定权,在“领导”,沟通起来,是不是就少了很多阻力呢?领导最在意的,就是我们对他是不是足够尊重,其实孩子也是。
把孩子当“领导”,可以帮我们摆正位置,真正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认真对待!父母们常常认为,养孩子那可比工作难多了。但把孩子转换成“不靠谱的领导”,你会发现,这些沟通技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改变观念,去习惯平等、耐心、尊重地对待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62476/0ee296eb74b697c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