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气收腹,系好腰带,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出门在外了。
一个人出门在外,如果打开腰带,那么,一般的理解是有了尿意,需要方便。
另一个,最为常见最为特殊的,就是登机前的安检。
现居辽宁的雁往北飞,在看了《扎没扎腰带》后,给作者讲了一段她自己的亲历。
不久前,去西北某地旅行。
那里的安检非常严格。
每个人在安检的时候,都要脱掉鞋子,光脚过去。这且不算,还要把裤腰带打开解下来。登机的时候,有位男乘客突然发现,自己的腰带还在安检口那里呢,就撒腿往回跑,边跑边喊道:
我裤腰带忘拿了,忘拿了!
赶紧让我回去,找去!
……
哈哈,登机安检,打开腰带,这一幕生活中的情景剧,她看到了。作为作者,我也有幸在这里听到了。
人人都有打开腰带的方式和时刻。
每个人都有打开腰带的故事。
几年前,在这院里住的时候,去过她家。
邻居认识她。
据说她是这一带街坊们差不多都知道的裁缝。
一个居民院住着,这么多年了,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么一位漂亮的女裁缝呢?
邻居撇撇嘴,说道:
这世界你不认得的人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
想想也对。我不是国家总统总理,又不是挨门入户查水表收电费的。
那天晚上,跟在邻居后面去她家,发现两家距离不过坎上坎下。我住坎下那栋楼。她住坎上这栋楼。
这一次造访,不是要打开腰带。
在长春红旗街欧亚商都买的一条裤子,回来再穿时发现裤脚太长,拖泥带水。到她家来,就是为了掖裤脚。
四目相对瞬间,我有些惊讶,说道:
见过你啊,没想到你住在这里!
没想到我们两家离得这么近这么近啊!
最后这句话没说,说了就有了套近乎的嫌疑。
她听了,瞪大了眼睛,目光清澈,却又不无茫然。
大概为了避免某种尴尬吧,埋下眼睛,目光只在我的脚尖那里搜寻下。再抬头时,月白风清地,说道:
是啊。
这是套两居室住房。
不大的客厅里,摆着简单的布艺沙发。引人注目的是一台磨损有些老旧的缝纫机,和机器旁边的木案,以及木案下面一个蓝色塑料筐里装着的花花绿绿布头。
她在大院外面的一座商厦那里有一间做缝纫的铺子。
没想到天色这么晚了,回到家里还在接活干活。
别说女人有多勤劳。
不干不行吧。
房子是按揭的。她得还贷。
丈夫是个转业兵,等待安置期间,临时找了份送桶装水的活儿。有个可爱的小男孩,正在读初一。此时,正在里间屋子安静地写作业。
这个三口之家,不无温馨。
温馨之外,还有一种在当时我还来不及咀嚼的东西。
裤脚很快就掖好了。
付完四块钱,该离开了。
离开之后,就忘了自己想要咀嚼的与她,与这个家庭,与一种生活有关的味道。
之所以,现在,又想起她来,又来找她,是身上这条不大合拍的腰带。
一直生意兴隆的商厦,因为大半年前的铺面摊位调整,现在差不多人去楼空。
冷冷清清的商厦二楼,一进门左手边,她还在。
铺子上面吊着盏灯,亮着。
有三个中年女人,围着她那台缝纫机,一边跟她说话,一边等着出活儿。
在此之前,我已经在一旁打开腰带,从腰间抽出来了,这时候递给她。她看了一眼,跟这几个等活儿的女人说了声:
你几个先等下,这位先生要给腰带打个眼儿,他这个活儿快。
随手拿过一把打眼钳子,又用石笔在腰带我说的那个部位划了十字,这才把钳子口咬住腰带压了下。
以为透了呢。
打开钳口,一看没透。她说自己用劲儿小了。
就见她双手捏住钳子,眉心皱了皱,“咔噔”一声,这才放笑,说道:
这回透了!
几个看她打眼儿的女人,就都跟着吁了口气,说道:
嗯呐,好啦!
2018年11月21日星期三写在长春于家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