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离开家乡到外地上学之后,过生日就习惯过公历生日了,所以知道自己今天公历生日;而父母一直记得是农历生日,我们知道,公历生日和农历生日通常不在同一天,于是每年就要过两次生日。

不过今天早上,QQ上收到一堆朋友的生日祝福之时,老妈还在微信里给我发了个生日快乐的微信红包,我下意识想到:莫非今年公历生日和农历生日是同一天?掐指一算,今年38周岁了。按先秦历法19年7置闰的历法来测算,经历了两次公历农历生日重合的我,还在家族群里装嫩,以“小辈”自居,真是太臭不要脸了。
那为什么今年公历生日和农历生日会出现完全重合的事儿呢?我们就一起随便聊聊呗。

公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阳历,阳历是太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一年是365天,而一个回归年的实际时长是365.2422天,所以阳历每隔四年要设置一个闰年366天。这样,阳历中每四年的时长和四个回归年的总时长就基本相当了。
农历呢,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阴历,却不是太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
真正的太阴历是以月亮每出现一个朔望周期作为一个月的时长,一年是12个月。太阴历中的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是因为月亮的一个朔望周期的实际时长是29.53天。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太阴历,一年12个月就是354天。太阴历的一年下来,就比一个回归年要少了11天多。所以太阴历只可以反映月亮的朔望规律,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地球公转的因素,所以很容易四季混乱冬夏倒置。伊斯兰历就是一种太阴历,这也就是穆斯林的斋月有时在夏天,有时在冬天的原因。当然,伊斯兰国家的斋戒日是宗教节日,采用太阴历,但是世俗生活是有对应的阳历来指导的。

我们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除了以月亮的朔望周期来记月之外,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在某些年份里增加一个朔望月,来使得一段时间内的纪年时长和这段时间内回归年时长基本相当。先秦时代的历法只有19年7置闰,只考虑一段时期时长和回归年时长相当,但是在四季更迭的计算方面有时会有一个月左右的游移时间,这对于农耕收种其实是不利的,所以通过设立二十四节气来反映气候变化,物候特点,来指导农作物种作,而二十四节气从天文学角度来看是属于阳历犯愁的,所以自汉朝的太初历开始,我们的农历就成了完整版的阴阳历啦。
那刚才咱们说了公历,也说了农历,但是还没说到为什么每隔19年,我们的公历生日和农历生日为什么会重合呢?别着急,下面我们就打开手机,调出计算器,来算一笔账。
农历计时,就采用先秦时代的19年7置闰吧,每19年的总天数就是19*12*29.53+7*29.53=6939.55天。而我们19个回归年的实际总天数就是365.2422*19=6939.60天,两者的数值几乎一样。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每隔19年,我们的公历生日和农历生日就会在同一天度过(由于还是存在一些误差,所以子时前后出生的生日,每隔19年,有时会相差一天)。
今年38周岁,恰好是两个19年,所以我今年的公历生日和农历生日就在同一天过了。脑洞大开地想到,再过38年,76周岁的时候,还会有两次公历农历生日重合的经历。76年正好是哈雷彗星的一个回归周期,不过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