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智汇父母成长营《非暴力沟通》读书会在虞河路文化城如期举行。
让爱在沟通中传递主持人王琳热烈的开场立即拉近了参与者们的心理距离。
花开简要地讲解了《非暴力沟通》整本书的大致结构。整本书用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在沟通双方的表达与倾听之间层层递进。
花开说,熟练掌握这四个步骤并不容易。譬如说,我们通常用评论代替观察,用想法代替感受,用批评指责(包括自责)代替需要,用命令代替请求……这将导致什么呢?这将导致沟通的桥梁坍塌,两个人的心灵之间竖起了一堵墙。
花开用一个姑娘与父亲同坐一辆车观看车外风景的案例,说明即便我们可以在人与人沟通时正确应用这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因为视角的不同,经验的不同,结论往往有出入,更何况真正的共情是通过他人的窗户看世界,真正做到共情确实需要技能的训练。
徐老师强调说,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传递爱、表达爱。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
让爱在沟通中传递王琳谈到了在沟通当中的赞扬。王琳用她和孩子的互动案例,说明赞扬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当赞扬超出孩子的预期时,孩子会质疑父母的动机。在赞扬他人时,如果不能把握对方的真实感受,我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上,而这种情境之下的表扬和惩罚一样,具有操纵作用,导致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谈到识别感受,刘老师举例说,自己读大学的姑娘获得了奖学金,兴奋地给妈妈打电话说要给妈妈买东西。刘老师当时回应说,买什么啊,你现在花的钱都是我供的,还是留着自己用吧。刘老师说,现在看来,自己当时没有和姑娘一起分享她的快乐感受和感恩的愿望略不妥当。
花开说,善于自省、不断学习的妈妈会培养健康的孩子。刘老师的姑娘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优秀学生竞争激烈的著名高校脱颖而出,她特别想和妈妈分享她努力后的成就感,她可以独自支配自己赢得的奖学金的价值感,她要回报妈妈辛苦养育的感恩心情,妈妈读懂这些感受,将会促进姑娘的自我认同,将会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建立。
刘老师还用自己和小儿子与朋友们聚餐、儿子提醒自己要和大家一起行动的案例,说明男孩子对个人尊严的重视性。花开从自己的视角认为,刘老师的儿子还有对他人关注的良好愿望;徐老师认为,刘老师儿子的言行是孩子对秩序感本身的需要。
让爱在沟通中传递大家通过现场的交流深刻认识到,同样一个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花开提醒大家,在和他人沟通时,放下自己的预设想法和判断,无条件地倾听是多么重要。
花开以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回家问妈妈"妈妈,我从哪里来?"的情景案例问题,通过现场参与者一致的回答,总结出,我们潜意识的预设答案的习惯,是多么顽固地难以改变!
所以,非暴力沟通强调在沟通时,不要直接回应,要训练自己的反馈习惯,通过对方的反应来明确交谈目的的正确性。譬如,你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是为了促进家庭和睦,发展友谊,改善关系,促进和解。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是——爱自己。
花开用自己的一次公益课失误解析说,在培训现场,学员们善意的提醒,自己的微微一笑,顷刻间化解了因口误而产生的尴尬感。
在那一瞬间,花开说,一直追求完美的自己,并没有因为失误而自责,而是深深的体会到自己是那么渴望与现场的学员融为一体,自己只是个引领者,有见解也有失误,而失误原是前进过程中不可规避的经历,正是接受自己的优点、也宽容接纳自己缺陷的放松,才会让自己不断前行。
学习非暴力沟通,不是让我们对以前的模式自责。而是让我们多了一种选择。譬如生气时,我们可以平和地表达自己的愤怒,而非只会愤怒地表达。
爱自己,才能真正的爱他人,爱生活,爱大家!
让我们,一起非暴力沟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