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451698/d507fae19f08063e.jpg)
少年的年味
十六七岁时,大约是90年代末吧,某年腊月里,在去矛店路上碰见同学,他远远地笑着打招呼:“我回来”,我还好奇地回问道:“你怎么回来了?”他兴奋地半带开玩笑说:“回家过年了,还有两天就过大年了,你不知道啊?”
第一次有意识的知道年是团圆,回家的日子对于我来说意义不大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们家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母亲都只有苛责的语气,严厉的态度和冰冷地脸,以至于我们兄妹三人,包括父亲,都感受不到欢声笑语,家庭氛围异常的沉闷,常常会忽略了节日的到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51698/0216cc21b09f4528.jpg)
年味
年少时,腊月里,母亲会准备水果如苹果,橘子,花生,瓜子之类的,也是全部藏起来,过年的时候,家里来客人了才会拿出来。
菜也会比平常多几个菜,鱼,红烧肉,有小鸡炖蘑菇。
我最中意的是小鸡炖蘑菇,夹一块香菇,先慢慢轻吸上一口,一瞬间,鸡汤的嫩,香菇的鲜,浸满舌尖,哇哦,再轻轻咬一小口香菇,滑入口腔内,再流入出咙痛。
那滋味,俘获了我的味蕾,满足我一年的期盼,年少的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成年的年味
成年后盼过年,又怕过年。
说盼,有点奢侈和矫情,对于成年人来讲,时节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多休息几天。
说怕,因为过年就是过钱呐!
刚刚记账,发现腊月到现在已花费8000多了,一个月工资都不够啊!
所谓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有钱还好,不用捏手捏脚,计算着拜年的礼金、礼物、孩子的压岁钱等等,没钱的就是一道坎,只有低头装憨的份了。
至于味道,不再有鲜嫩,反而增添了苦涩和泪。
母亲的泪
母亲年纪大了,我们都成家了,各自经营自己的小家,各家了各家的人情,各家的经济也不同,尤其是过年要处理的事情更多,没那么多时间去陪母亲。
过年各自在家里吃年夜饭过初一,我远嫁,往年我放下礼节,违心地放下夫家亲戚去娘家陪母亲过除夕。今年有事要处理,没回家过年,初二还是会回去的。
母亲除夕那天值班,六点多钟回家冷窝冷灶的受到冷落,觉得委屈,可怜,眼泪哗哗的流。
人老了,爱比较,爱唠叨,喜欢子女小辈围绕在身边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过年。
可是越比较越唠叨,人心越散,亲情更淡。
父母眼中的年是感觉。
人越老越重视亲情,期盼的一年孩子回家,有很多事需要孩子做,想要孩子左一个妈,右一个妈,出一个妈进一个妈叫着,跟前跟后地笑嘻嘻的像小时候一样贴着女也,围着她,哄着她,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感觉。
希望得到重视,把她哄的高高兴兴的,事要到手里了,话说到心里坎里了,啥事都没有了。
可是,孩子大了,成家之前妈想怎么样都可以?妈是全部,妈是世界。
成家之后有家庭责任,有爱人,你有幸福的感觉,爱人也有幸福的感知能力。
年轻时父母年富力强,当家惯了,难免强势,啥事都要干预。
小辈有能力分开也就少受气,没能力分不开,受窝囊气,两代人有隔阂,裂痕也就产生了。
老人认为我付出全部,殊不知,她曾经给予的是强势和难堪,就像老人现在想要的,温柔平等对待是一回事。
晚辈认为我本该属于我的安宁,我为什么要多付出耐心去哄你?平淡无奇的一件小事,老人要惴测,觉得不安,觉得委屈,逢人诉苦,越这样想越难过。
年味!年味!
有的人家确实开心高兴,家人久处不累,不埋怨,不认为你就应当这么做,互相包容。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母亲不识字,一个快70岁的老人了,思想行为认知确实滞后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51698/8726dd243ce7dd23.jpg)
年味着年龄成长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啊!父母和孩子要学着彼此适应和迁就,少些比较和猜测,多些包容,大家庭和睦,家人有盼头。
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才是年,彼此需要的年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