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避免呆滞的思想——让知识活起来《教育的目的》p2

避免呆滞的思想——让知识活起来《教育的目的》p2

作者: 吉林付巍巍 | 来源:发表于2021-08-22 16:03 被阅读0次

在训练一个儿童的思维活动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种我所说的“呆滞的思想”(inert ideas)——那些仅仅被大脑所接收却没有经过实践或验证不具有普世性的知识。【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是“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就是说正确的知识必须实用过,验证过,并能在不同的条件下都能成立,“放之四海而皆准”,套用现在时髦词汇就是“普世”。【现在我们学习到的知识更多的是来自于书本上的,前人总结的经验。这些二手或者是三手的知识得来是那样的轻松,已经没有前人探索、验证、纠错过程中的艰难、纠结、兴奋,这些现成知识的获得不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这些知识更像是需要储存起来的货物,被孩子从老师那里,书本上搬到了自己的大脑中,因为学习的过程中没能很好的理解,加上长时间不运用,这些知识就如货物一样堆积在那里,不仅没有用处,反而腐烂变质,让孩子们的大脑更加的呆滞。

在他们那里知变成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时的答案,好像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考试,为了回答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样的知识就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学生的智力兴趣。这时学生掌握知识就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情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P21_22

知识首先意味着能够运用。这不禁让我想到孩子们在一年级入学后,学习完简单的加减法后,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其中一项就是让他们在购物时帮助父母算账,数钱。孩子们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得到商家的夸奖后积极性就更高了,主动帮父母去购物,帮助父母拿商品。他们没有感受这是学习,体验更多的是购物时的喜悦,得到夸奖后的成就感,而口算加减法就这样在生活运用中越练越熟,班级开火车口算时大家投来的羡慕的眼光,更让他们获得了满满地自豪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有积极性和生命力。孩子们在课间玩游戏卡片,通过比较卡片上的数字大小,分胜负,赢卡片。三位数的比较大小,在一年级上学期根本没有涉及到,但在游戏中他们无师自通,玩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有空时我就让他们讲一讲游戏规则,即使是那些平日里不爱发言的孩子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因为在他们那里知识是实用的,快乐的,有趣的。】

相关文章

  • 避免呆滞的思想——让知识活起来《教育的目的》p2

    在训练一个儿童的思维活动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种我所说的“呆滞的思想”(inert ideas)——那些仅仅被...

  • 这是一本奇书——经典句子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

  • 2020-10-11

    教育、读书的目的 不是让人们学会很多的知识,而是........让人们去行动。 教育的目的是行动,不是文字。

  • 2019-03-30

    记录生活点滴,品百味人生,让思想活起来

  • 知识“活起来”

    《要使知识“活起来”》 知识灵活运用的前提是获取新知识,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教学技巧之高...

  • 让知识活起来

    先生在《要使知识“活起来”》中介绍,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

  • 如何让呆滞的思想流动起来?

    你究竟拥有多少有用的知识呢? 很多时候,我们读了很多的书,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拥...

  • 《教育的目的》内容梳理(第一章)

    第1章 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的目的 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感受。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文化毫无帮助...

  • 让教育活起来

    无论在小学里,或在中学里,我们要认定学生本来就是活的,他们的体力,脑力,官觉,感情,自一天一天的发展。不要用书来把...

  • 读《教育的目的》有感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思想、精神和文化的传递,即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在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避免呆滞的思想——让知识活起来《教育的目的》p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xh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