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的制定计划,包括任务内容以及时间频率的具体。
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具体的计划才有被执行的可能性。可衡量是指所制定的计划要有一些可以数据化的标准。需要清楚自己的进度,进度缓慢可以调整方法。在另一方面会让我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为进度没达到自己的计划而感到焦虑。
可衡量不是为了约束住自己,而是为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对自己做某件事的速度和效率有直观的了解,方便对做事的方法进行优化。
有些计划过于宏伟,不切实际的计划会让人觉得焦虑,在开始做之前容易因为畏惧而拖延,而完不成的时候,挫败感会很强烈,进而影响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
量力而行,制定可达到的计划,并且不断完成,由此带来的正反馈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甚至在完成之后,你还会主动多做一些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6363/a7b1b5c4d83daf06.jpg)
计划大目标要有一定的相关性,切记用不相关的任务去填满时间,制造努力的表象。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没有时间约束的计划,很难会积极执行。
怎样制定计划可以让自己有更强的执行力。很多人在面对要完成的目标时,都会去计算还有多少时间,我们活在一个又一个目标日的倒计时中,幻想着自己能在某一天完美开始,然后不懈的坚持多少天,在这样的拖延和敷衍中挨到了最后一天,循环往复,始终都没有按照自己所预想的去努力过。倒数日的思维制定是系统的长期的计划。它有繁琐的条条框框,比如要求你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每天学习多少小时,如此种种,坚持多少天。那些规则会让我们觉得特别沉重并且遥遥无期,特别抗拒,不愿开始,感觉剥夺了我们的自由感。
为什么在倒数日的设定中,我们总是无法开始,也有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开始了,而一旦其中某个小任务没能完成,所破坏的是我们对整个计划的信心,长远计划只要清楚大致方向和内容就好了,完全不必很详细。如果你今天充分利用时间完成了一些任务,那么等到第二天,就可以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制定计划,甚至做出优化。因为压根儿不需要考虑今天之后是不是还要努力,也便没有了压力感。也就是说,我们的自由感是有保证的。
建议大家从:我要从某天起开始怎样,我要努力多久的倒数日的思维中挣脱出来,只去想今天要做什么,并且尽力完成。你也会变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