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在助力孩子的成长?
讲真,我挺不喜欢《别了,亲爱的小青蛙》这个故事。之前没有看过,跟着33老师共读的过程心情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由葬礼的联想到图画中人物的观察一开始就让我觉得怪怪的,小孩子再怎么纯洁,在葬礼上穿得花花绿绿,还面带笑容就让我感到不舒服。所以一开始就隐隐感觉到这大概是个游戏,并没有什么动物之爱。好在,丽娜出现了。
丽娜和其它的小朋友不一样,她的言行让我内心找到一些安慰,游戏和真诚并不矛盾,游戏里可以有真心。但是,故事并没有就此打住,丽娜被排挤,哭泣,然后找来小老鼠“填坑”……于是我又开始怀疑原来心里的那份安慰,丽娜葬青蛙真的是对于生命的敬畏吗?在她自己的认知里是青蛙应该在池塘,她葬青蛙和葬别的动物本质是一样的,她觉得这样以后有同伴拜祭它们,青蛙有,老鼠也有。这本质上是不是也是游戏的一部分?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里都有丽娜的成长。从与同伴的想法不同开始,葬礼上她坚持自我不正视青蛙和所有参加葬礼的人,夜里行动起来将青蛙葬到池塘,到被排挤后回归集体的行为,每一步都体现了她的成长。
说到成长,我会想到非常喜欢的《恩实啊,别害怕》(以下简称《恩实》)这本书,我想结合它来谈这节课感受到的成长。书中描绘的是恩实小朋友刚开始独自上学的经历,也就是恩实的这段成长历程。读完书再回头细看,成长可能是一瞬间,但促成这一瞬间的是缓慢的过程和各种内因外因。
一、家人的助力
《恩》这本书的开篇就是恩实的妈妈对恩实说的两句话:
“我们恩实长大了,能自己上学了。”妈妈摸着恩实的小脸蛋说。
“靠着路边一直走就行了,别走神。”在大门前,妈妈拍了拍恩实的后背。
仔细读这简单的两句话,却意味深长。第一句是对恩实的鼓励,当恩实想再让妈妈陪的时候,这句话会给恩实心理力量,因为恩实渴望长大,成为小学生,对恩实来说是一件自豪的事。
第二句话,妈妈给恩实的可操作的指导,同时,给她打气。我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有人给你指导可执行的方法,那是多幸运的事,这些指导可以给你克服困难的底气。在孩子面对成长必须要面对困境的时候,鞭策、激励、指导都很重要。
书中妈妈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妈妈,她放手让恩实独自上学,也并不是突然让恩实措手不及,而是“每天送恩实的距离逐渐缩短着”。就像给婴儿断奶,突然就没有了,只会让宝宝嚎啕大哭,更加依恋。这样放慢了节奏,让孩子慢慢适应新的路程。在孩子恐慌的时候,她耐心地告诉孩子真相。不管是母鸡,还是大黄牛,恩实面对它们一次次退缩,妈妈没有指责,没有埋怨,没有强迫,只是耐心地蹲下来,告诉恩实可以怎么做。因此,当恩实渐渐懂得对它们相处的时候,恩实说:原来妈妈说得对!在恩实无意伤害了母鸡病了三天之后,爷爷说上学太累,爸爸说营养不良,只有妈妈关注到的是恩实的心理问题:一个人上学太累了吗?
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个妈妈的教育渗透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这些渗透便会在关键时刻帮助孩子。
《学说谎的人》里,爸爸妈妈只在开头部分出现,别人捉弄阿福都在讲他爸爸怎样怎样了,阿福回家之后看到爸爸好好的,就会很高兴,以为自己真的帮助解救了爸爸。通过阿福的言行,仿佛能看到阿福家庭的生活状态,尽管被骗的事情屡屡发生,但是阿福还是拥有一个平静和谐的家庭环境。故事中阿福成长的开始,是爸爸狠下心来把他赶出门,叫他学会说谎了才能回家。画面上爸爸背对阿福,但是眼神里写着“目送”,就像埃尔马帮贝克《父亲的爱》中那个节孩子结婚时只擤了一下鼻子就转身离开的父亲,让人不易察觉的爱着。画面中的妈妈一句话也没有说,但能读出她的万分不舍,她的忧虑重重,但她还是认可和尊重爸爸的决定,让阿福独自踏上前行的道路,因为这样也许能让孩子学会分辨真假,不再受骗。
《快乐的鸟蛋》里,那只帮忙孵蛋的鸭子是不是也充当着家长的助攻角色呢?没有言语,陪伴,帮助,直到看着它飞翔……《青蛙》里没有大人出现,但是从丽娜的想法,她的言行我们似乎也至少能窥见她在同理心方面平时受到的熏染。
二、道具和伙伴的助力
《恩实》中如果说妈妈在恩实人生成长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那就独自上学这件事来讲,书中的“道具”(机器人面具和无敌拐棍)功不可没。
机器人面具就是一个别人玩破的面具,在其他小伙伴看来都不值得花两百块钱(韩币)来买。但恩实觉得“只要有了这个就什么都不用怕了。”没错,恩实将借助她增加上学放学路上面对傻子叔、母鸡、大黄牛和狗的勇气。从勇敢——不怕——得意——失望,恩实就像拥有了一把尚方宝剑,什么也不怕了。
成人或是长大的我们读到这里,也许会觉得恩实太天真了,这破破烂烂的面具哪有那么厉害!可是,对孩子来说,这是助力成长很重要的东西。
之前读《学说谎的人》没有关于成长的思考,33老师布置作业后,我发现故事里的宝物神布钱袋和七里靴就是帮助阿福成长的道具呀。这些宝物在小偷骗子们的手上完全没有任何作用,读者也知道是假的,但阿福相信它们是真的,它们就真的成了真的。就像恩实的尚方宝剑,在他们的心里,这就是宝物呀。阿福再次拥有这些宝物后,留在教堂跟神父学习如何用宝物更好地帮助他人,阿福在成长。
《青蛙》里的小猫喵哩也是丽娜很重要的伙伴,丽娜内心有需求的每一页它都在。葬礼仪式时,只有它关注到丽娜的情绪,丽娜帮助小青蛙时它陪伴,在丽娜需要回归伙伴的集体时它抓回了一只老鼠。倾听,理解,陪伴,支持……小猫的作用发挥在丽娜成长的每一环。
第三个成长助力——试错
《恩实》这本书中,恩实发生变化的关键性事件,其实是无意中伤害了母鸡。她害怕,她难过,她自责,接着病了三天。这件事对恩实来说是个心里的秘密,哪个孩子又没有秘密呢?可这些秘密在一个善良的孩子成长中却弥足珍贵。就像割伤了自然会感到痛一样,孩子犯了一些错或闯了祸,不用你说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这些情感不但帮恩实迈过原来恐惧的那道坎,更让她学会了如何跟这些动物相处,让她更深入地了解它们,让她变得更加善良。
《青蛙》里丽娜的成长也可以理解为一次“试错”。(可能表达并不准确,不是指她埋葬青蛙的事件,是从她因为坚持自己到了朋友圈外,再想办法回到圈内这个角度来看,被排斥然后回归就是“试错”的过程。)我在想丽娜下一次遇到这样的葬青蛙事件她会如何选择呢?也许她还是会坚持初心,青蛙就该葬在池塘,但她一定处理得更加圆融,没准还能想法说服西蒙那些大孩子赞同她的观点,开辟一个池塘边的墓园?无论如何,她成长了。
“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一如作者黄善美在前言中写到:
孩子并不是通过大人的管教长大的,而是以自身体验去了解这个世界,其中,克服恐惧就是收获勇气和智慧的时刻。
所有的成长看起来都没那么容易,没关系,有这么多助力怕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