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麦当劳,从来不是单纯的因为饿。
小地方长大的人,常常会向往一些道不明的文化,或者说是氛围。比如第一次在长春逛超市,那种随意选购的购物方式让人新鲜,又让人有平等感。比如第一次吃自助,一样花钱,便两种感觉。
第一次吃麦当劳是95年,在北京跟十妹一起。我看着她点单,付款,然后端着食物走过来。周围用餐之人或一人或多人,不同于中餐的习惯。快餐也是西餐,少了筷子碗碟,边吃边聊天,忽然让人觉得改变了身份,离开校门后重拾一种知性感。且不说汉堡薯条的口味,只是用纸包着的吃法就有别于塑料袋的面包,薯条蘸番茄酱更是从未尝试,可乐那时喝过玻璃瓶的,可是用吸管加冰的可乐没有喝过,更不要说鸡米花和炸鸡。那次麦当劳的经历让我第一次觉得大城市的生活是如此之好,令人向往。
九几年后,每次去长春,我都尽量去麦当劳,全与饿无关,之为那种氛围。
德惠有了麦当劳,我好像知道了那天就跟爱人去了,吃的不是饿,倒像是一种情结。
今天跟女儿逛街累了,今天的背阴地方感觉有点冷。咱们去麦当劳吧。听我这样说女儿很意外,因为我们还不该饿呢。点了餐以后,聊天竟然聊了一件与麦当劳有关的事。
那年六姐来,逛完街我也是带她来麦当劳,而且我还发了朋友圈。当时女儿初中,她对于我和她六姨两个去麦当劳有点嗤之以鼻,好像麦当劳就是年轻人吃的。但这件事我有点模糊了。
女儿遗传我的地方就是很感性,她只要说话不跟我直视就说明她内心有波动了,不管是怎么的情绪。她喝着可乐,声音有了变化。她说:那年你跟我六姨吃麦当劳,我本来觉得你们可真是,可是……
她好像眼睛有泪,睫毛湿湿地抖。我看着她,有点不懂这情绪的突然。
可是我记得你当时说的一句话,我一直记了这好几年,以至于我每次吃汉堡喝可乐都会有内疚感。她依然不能直视我,只垂着眼皮。这孩子我是了解的,动了感情就在说话的时候暗暗地呼气。
我笑着说,这是说的啥呀。我怎么能记得我曾经说过啥,而她又记了这么多年是何意。
她依然不看我。
那时小啊,觉得当妈的咋能不带着孩子吃麦当劳,就有点气。我当时说你们姐俩竟然去了麦当劳。你当时有点若有所思,语气平平地,说:你六姨还是第一次喝这样的可乐。你的语气和表情对我触动很大,我后来常常推演一种剧情。她声音弱弱的。我想,一个在城里生活的妹妹,她可能接触和享受了乡下姐姐享受不到的东西,但是姐姐扑奔妹妹而来,妹妹于是第一件事让姐姐吃一次她没吃过的东西……可是我那时还不懂你的用心,还这样想,应该是我不懂事儿了,不懂你们的感情。
我们都不说话了,安静地吃着。
她说的事情细节我忘了,孩子记了这么多年我始料不及。我心异样了。至于六姐到底是不是第一次吃麦当劳我也不记得真否,可是女儿这样推演了来龙去脉是什么原因,应该是她长大了,她懂了所谓亲情和分享。
这无须抱歉啊。
不是抱歉,人总是不知什么原因被感动,被触动,也许别人无法理解,自己也说不明理由。就是这件事,我记了好几年,我不敢想六姨第一次吃这个话题。她胖乎乎的脸,忽然笑了。
我其实,对麦当劳有个无法言明的情结,你可以释怀了。
恐怕不容易忘了,今后所有与麦当劳相关的。
我俩都笑了一下,我也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