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一切社交关系的前提是依恋关系,我可以鼓励他去进行同伴交往,但是千万不要总想着用同伴交往来代替父母的依恋关系,并且侥幸的觉得他们帮了自己的大忙,把孩子往外推。
儿子晚上写完作业去朋友家玩,他都希望我能带着他去朋友家,其实他是希望有人能陪着他,给他勇气和力量,帮助他开一个社交的头,这时候如果我实在分不开身,可以多给他一些鼓励,而不是冷漠的拒绝他!
我之前有个误区:认为只要我多放手,就是为了让儿子更独立。其实并非如此,这只是在为自己“甩锅”,推卸责任,找借口罢了,让孩子独立其实是要让他更加勇敢的真实做自己,而不是所谓的自己做选择!当儿子表现出想要跟我亲近的愿望时,我就要能迅速感受到并识别出来,充当他的安抚者和教练,而不是把他往外推。
儿子一上小学之后,就感受到他受着两股力量的牵引,一股是学校老师的权威,另一股则是我作为家长,带着他想要去反抗老师的权威。孩子的大脑发育并不成熟,他不能够同时承受两种矛盾的信息体系,当他不能2选1时,他就会情感混乱,缺乏目标,行动受阻。比如老师让他们课间休息,不要乱跑,他就会根本不下座位,而我却要求他要多下座位,多去跟同学接触。
教养的目标是培养稳定安全的依恋关系,这样就可以直接依靠直觉来进行养育,而不用去看各种的手册或者指导技巧。我看身边养孩子比较轻松、孩子成长得也很棒的,妈妈和孩子关系都非常稳定,比如陈肥和他的两个儿子,就比如龙泉刘卫琴大姐和他的两个儿子。他们不需要学习什么育儿技巧,只是凭着直觉和孩子培养非常稳定安全的应用关系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