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
朋友向我诉苦,家里两岁多的老二最近“暴力”成灾。和院子里小伙伴都干了一场,原因很简单:抢玩具。自己的玩具不玩,专盯着别人家的玩具,谁在玩玩具,就抢谁的玩具;而大家都不玩的玩具,扔在一边他也不捡。上一次,还因为抢玩具用手去抓邻居家孩子的脸。对此爸爸妈妈教育了好几轮,要分享、要友爱……可啥也不管用!换个地方照样抢玩具,面对“抢玩具的熊孩子”到底怎么办呢?
孩子为什么喜欢抢玩具?
孩子的心理意识决定
1岁的孩子,常常处于“个体”活动状态,自己玩自己的,经常一边拿一边丢,一般不会抢玩具,“矛盾”不会激化。
案例中朋友的孩子处于2-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萌发形成“我”的概念,但还分不清“自我”和外在。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我”和“我的”,并不知道还有“你的”、“他的”的存在,所以他们对人有时很粗鲁。此时的孩子常常会见到喜欢的东西就想要,认为出现在他眼前的东西,他就可以拥有。甚至会出现“顺手牵羊”的现象,这并不是父母教育不够,而仅仅是因为他喜欢。
3岁后的孩子,自我意识会有一定发展,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接触,逐步意识到自己独立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能清楚地区分“我的”、“你的”、“他的”的概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16292/62ced2fb548dbe09.png)
孩子的思维意识决定
对于孩子们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天性,抢玩具更是一种交往的方式。他们希望通过引起别人的注意,来获取更多的友情和关爱。
观察孩子们在一起相处的方式,家长可以发现很多孩子想要引起对方的注意或吸引对方的方式都是去直接接触对方。有的是直接拍打、有的会跳到对方面前、有的故意去扯对方的衣物……即使只是探索或表现好感的时候,他们也可能戳对方的眼睛或很用力的拍打。不开心的时候他们还会打人,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伤害他人。
所以,当孩子出现爱争抢现象时,家长不要盲目的批评指责。而应该了解孩子争抢背后真正的需求。
家长怎样引导孩子?
01 保持一颗平常心
其实朋友完全不需要为老二的“暴力占有”过于担心,也不用自责。了解了0-3岁孩子心理发展过程,知道这个时候的老二只是对自我和外在的概念模糊,并不会真正形成“暴力”性格。家长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看待“抢玩具”事件,把它看成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条必经的路。
02 建构正确的物权意识
因为3岁之前的孩子还没有建立外在世界观,做家长的就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把孩子手中的玩具拿走,要学会心平气和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安抚情绪,充分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告诉他们:你的东西,不经过你的允许,谁也不能动,爸爸妈妈也不可以;别人的东西不经过允许,你也不能动;公共的东西则需要排队等待。让孩子形成清晰而正确的物权意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16292/cfe92df2e1888833.jpg)
03 及时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容易被迁移,很容易被打断而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在发生争抢玩具的矛盾时,家长可以直接把自己孩子抱开,给他讲一些故事或者带他去喜欢的地方走走,让孩子的注意力从别人的玩具上转移开。
04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知道分享的好处,不知道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和友情、更多的玩具。直白地说:“分享”对这么大的孩子是个毫无意义的词。
如何逐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呢?
一方面父母可以做好孩子的榜样,让他们发现分享能带来快乐;
另一方面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不能因为孩子大一点、对方是客人等一些成人的理由,强行把孩子的玩具分享出去。强迫孩子分享,只会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
最后可以带孩子参与一些合作游戏或去一些公众场合玩。教会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帮助和谦让别人,并使他体会到分享的价值和快乐。
那些爱抢玩具的“熊孩子”,或许也有他的苦衷,或许我们都误会了他。家长们,请少一些焦躁,多一点耐心和理解,给“熊孩子”一个爱的抱抱,让他快乐地对世界说“say hello”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16292/21f1d4a45c4aeda6.png)
文| 山禾佳人
作者简介:20年教育经验,资深家庭教育工作者,专注于6-12岁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灵成长、学科教育,立志帮助一万个家庭创建美好、快乐、信任的亲子关系。
我需要您的支持和肯定,喜欢就请转发!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16292/1e10a34a0dd50994.gi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