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理清楚目标与方法的关系真的非常重要!
一句话说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要能有理由说服自己为什么目标是这个而不是那个?而实现目标的方法可以有千千万万种,要做的就是尽量选择一个被证实能够实现目标的方法,然后自己坚持做下去。
说说自己犯的两个错误来具体说明一下:
1.考研与工作
这在大学是被讨论的最为广泛的话题之一。我在大三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纠结与痛苦,不知道自己到底该选哪条路,问了很多人,各有各的理由,这让我更加迷惑。当时我有一个想法:要结交一些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要让自己变的更加优秀,在研究生圈子里应该很多优秀的人,于是决定读研。过了半年,感觉自己真的很受不了现在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又不加思考地听网上说中国的研究生有多么水,于是又决定不读研。到了大四上学期,又确切的感受到自己的知识水平太低,想要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读研深造。但这时已经的到了研究生考试与找工作的时间。。。。
所以我把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了做选择上,却一直没有意识到:读研究生与工作都是实现某个目标的方法!不能把方法当作目标!
如果仅仅把读研当作目标,那考取了研究生后呢?如果把找到工作当作目标,那拿到offer以后呢?你接下来该做什么?接下来你还是会面临各种选择,这时该如何做选择?
2.阅读与知识
一直以来,我把“读过很多书”当作吹牛的资本,认为一个人读了越多书就越厉害!于是我读书比较急,想着赶紧看完然后再看下一本。后来我发现自己看了点书,但感觉知识水平并没有非常大的提高,于是我怀疑看的不够多,就更加着急的看,一旦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更加急躁,看着看着就不想看了,又想着换另外一本看。。。
直到近一两个月在看技术类的书籍,深深的意识到技术类书籍要慢慢研读,必须静下心来把基础打牢,否则越到后面越看不懂,所以前期阅读宁慢勿快。
这几天又在思考为什么我要看书?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掌握知识后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做事情。于是猛的意识到,读书、上学仅仅是掌握知识的方法!最终目标是为掌握知识啊!
我看了那么多书,却不能说出书里到底说了什么东西,却不知道自己到底知道了什么,那有什么用?我上了那么久的学,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什么,说不出自己到底学了什么?那上学有什么意义?
综上,做一件事之前,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要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切不能把方法当作目标!
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自己要想到这一点却花了好大的劲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