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运营 @有效流量野蛮成长
人的成长不是你看了多少书,而是你训练出来哪些有效的习惯——形成本

人的成长不是你看了多少书,而是你训练出来哪些有效的习惯——形成本

作者: 大米shui运营圈 | 来源:发表于2017-11-25 13:11 被阅读6次


    我喜欢思考,也喜欢学习,但是我从来不轻易看书。
    并不是看书不好,而是看书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目的),当你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目的)的去看书时,你会发现:

    1.看过的书你会连名字都忘记更别说里面的内容
    2.看书一旦被碎片时间中断后就不会再拿起
    3.你喜欢的是看书时安静的感觉而不是知识本身
    4.没有准备的去看书时你想看完一本书很累当你真的看完后就不会再去看第二遍(因为心理任务已经完成)
    5.你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因为各种理由放弃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1.没有准备时看书是没有目的性,看书对你来说是打发时间和抚慰浮躁的心灵,它只是一种生活状态存在

    2.当一有事情打断时你会感到被解放了,所以不愿意再次拿起

    3.社会压力造成人的浮躁与焦虑,你感觉看书是和这个浮躁社会最大的反差,认为它可以安静下来抚慰心灵,所以你去做,但这只是起到抚慰心灵的作用,就算你看100本书,你也成长不了任何东西(因为你没有目的)

    4.所以,看书的过程变成了强行让自己去安静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好受,因为你会去数时间,你对看书成果的判断依据会变得很搞笑,你会把看书按照小时和天来计算(例如:我已经看了1个小时书了,应该休息一下,我已经看了一天的书了,去放松一下),而不是(例如:又学到一个新技能,去试试效果,又学到了一条套路,我去验证一下这套路行不行)

    5.虽然你会时刻提醒自己这种感觉要保留要坚持,但这是非常脆弱的提醒,因为你没有目的,没有效果反馈,你并不是因为要增长知识学到东西而兴奋,只会在数着时间的过程被越来越多的理由打的节节败退,最终放弃。


    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坚持不了看书的原因:
    没有准备——没有目的——没有效果反馈——放弃


    同时:为什么说成长不在于你看了多少书而在于你训练出来哪些有效习惯——形成本能反应。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数学乘法口诀你为什么能记住?

    是因为你看了一遍数学书吗?不是!是因为你背过无数次口诀-练习过无数次数学题-生活中经常使用这些口诀(买零食算数)形成本能-导致随便调换顺序你都能轻易口算出结果(习惯养成本能反应)


    我把人的成长划分为几个等级:
    1.专业知识(数学/物理/化学/会计/财务/生物/舞蹈/音乐/普通话/外语/法律/经济/医学等等)
    2.思考逻辑(主线思维/优先排序的判断逻辑/轻重缓急的判断逻辑/缜密的维度分类逻辑/关联性逻辑


    我们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只学习了第一类(专业知识),而且大家也都知道这些专业知识都是经过无数次训练才能为己所用的。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学习过第二类知识,更别提训练第二类知识了。


    导致什么现象:刚毕业的人甚至工作三五年/十年八年的人都缺少主线逻辑能力,缺少优先排序能力,缺少轻重缓急的判断逻辑,缺少缜密的维度分类逻辑和关键性逻辑

    第一类知识的应用场景很多,最大的作用是为第二类知识提供依据,而第二类知识的应用场景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考后——你选择哪所大学时的判断思路/主线思维/轻重缓急,
    交朋友时——你的判断思路,
    谈女朋友——两人之间相处交流时你的判断思路,
    对待家人朋友同事各种事情轻重缓急的判断思路
    工作中——你计划的主线逻辑/判断逻辑/轻重缓急逻辑/优先排序思维/分类逻辑


    对于工作中的人来说,这一块是最需要用到第二类知识,因为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工作场景中度过,而且在工作中几乎覆盖了第二类知识的所有,所以第二类知识的应用密集程度是非常高。

    但是——第二类知识我们在学校没有学过/没有被训练过,

    导致到了工作中就是一个废铁,哪怕是一些重本学校出来的和一些被训了过的人相比也是垃圾的不能再垃圾了。

    即使有些人做了老板/培训机构店长/管理者时依然如此,在规划方面还是处于脑补和自嗨的阶段,因为从来没有被系统化的训练过。


    所以,我认为训练第二类知识比第一类知识更重要,且一定不是一遍过,为什么用“训练”这个词,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遍过就记住一套方法,就算记住,也不可能不经过思考和纠结,随时就能有本能的反应去应对,去决策。


    训练是让一个人在成长中能够快速去判断-决策-执行-分析-再判断-做计划的最佳途径。



    我自己的成长也是如此。毕业之前那一年,我做了非常多的兼职(连实习都把兼职当全职来做),那时候的我感觉自己很厉害,能想各种方法找到兼职去赚钱,有一次,一次性找了8个培训机构来做兼职舞蹈老师(我是学音乐专业的),把8个机构排满一周的工作量,每天工作4小时(4节课),每节课50块,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可以稳定赚6000块钱,那时候在潮州就连我大学老师都没有这个工资,那时的我面临毕业,我感觉自己很厉害的样子(错误的判断),


    一到毕业,我发现我开始茫然了,我才发现我并不厉害,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毕业后干嘛,能干嘛,想干嘛,头脑没有一丝头绪,有时候晚上在房间里抽烟抽连续抽到很晚(大学最后那年自己赚钱租房子住),身边还有一个女朋友,当女朋友问我毕业后你怎么养我的时候,我表面强做镇定,心里却极度迷茫和紧张。即使到毕业后,回到广州,我变得更加紧张,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开始随波逐流,同时接了三份工作,白天干保险电销,晚上卖小夜灯,周末做舞蹈老师,整个星期排满,虽然我能保证每个月超过6000的收入,但是,我依然不知道做这些事情能给我将来带来什么?


    从表面上看,我的经验很丰富,从真实情况下看,我没有在这些工作中找到任何利用价值,即使每一分工作都经过专业知识的训练,但是我没有办法把这些做过的事情和未来串联起来,也没有总结出什么有效的方法,这样过去了2年,导致我不做兼职想做一份工作的时候,起薪低的吓人,毕业都2年了,还2500多块钱的工资,每一次面试都是这样,那时候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变成这样,我很慌,我知道我有问题,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是我的专业知识学的太少了吗?

    不是!是我的思路没有经过训练,逻辑没有经过训练,即使做再多的事情,接触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个执行,从来没有思考过规划一件事的套路和逻辑,而执行必然面临工资低,因为——价值低,随时可能被替代掉。


    后来,因为微信公众号的出现,我会去不断看一些文章学习,这种学习说是说学习,也不叫学习,因为公众号其实也就是起到启发和长见识的作用,看完过不了几秒钟就忘了。

    直到我在看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时讲到了系统化的逻辑思维,当时写了很多场景都是我自身的问题,于是我瞬间感觉动力十足,马上去搜索这篇文章来源的平台,搜到是个系统营销课程(当时1980元,现在预计涨价到3980元了),从那个时候我才开始开启我的逻辑训练之路的入门(主要间的是零基础如何转行入职互联网公司的方法训练)


    在那里被训练了半年,我从一家朝九晚五只做执行没有决策权利的公司离职,尝试用学到的东西找工作。


    终于用我的逻辑思维入职了一家靠谱的互联网公司,薪资也翻了一倍,由于这家公司是阿里团队创建的(阿里做事注重的是逻辑推理)在这家公司工作半年后,我又积累了一整套内部做事方法逻辑,在他们的基础上自己总结了几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拿出来的流程套路,就可以直接做一个可以执行的方案,时间不用1小时,甚至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用某一种套路去分析和判断它的运营状况)


    这几套方法会伴随我一生:
    1.项目运营推进逻辑
    2.用户心理路径逻辑
    3.用户心理手段积累
    4.文案制作流程逻辑
    5.标题心理路径逻辑
    6.合理计划安排逻辑
    7.轻重缓急判断逻辑
    8.优先排序判断逻辑
    9.维度分类判断逻辑
    10.必要性判断套路
    11.全局分析项目逻辑
    12.营销思维5步流程
    13.专业知识判断标准


    这些都是我这几年时间总结出来的事情,现在的我可以做到:你问我任何一件事,我可以在1分钟内帮你切入点,告诉你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每一步该怎么走,连你在这个流程中要做哪些必备的事情也可以快速告诉你(对于那些搞不清楚自己做事怎么下手的很有用)

    举个例子:上面第6个合理安排计划的逻辑——方法叫:9步逻辑循环套路(直接上流程)


    目的-目标-策略-任务-障碍-手段-复盘-规律应用-下一步计划(开始了)


    假如你的目的是:入职,那么


    目标:多久时间找到什么类型的工作(这里需要对目标定一个判断依据和标准)

    策略:全天精细化找/还是全天海投(假如是精细化找)


    任务:
    1.选招聘平台
    2.选公司和职位
    3.接触公司
    4.获得面试机会
    5.面试


    障碍:
    1.选平台的障碍(标准怎么定)

    2.选公司的障碍(标准怎么定)

    3.接触公司的障碍(到达:用什么方式接触最快,用什么话术接触人家会回应你)

    4.获得面试机会的障碍(信任:展示什么信息人家会相信你的能力)

    5.面试的障碍(第一印象/专业能力/如何展现)


    手段:
    1.选平台的标准(手段:自己不知道去问出标准来,自己知道就直接列出标准,然后筛选平台)

    2.选公司的标准(手段:自己不知道去问相关专业人员,自己知道直接列出标准,然后筛选公司)

    3.接触公司的障碍(手段:私聊/发简历展现什么信息/发邮件展现什么信息)

    4.获取面试的障碍(手段:私聊告诉他公司的问题以及你能解决问题/私聊告诉他你有什么成果想应聘什么职位/直接发简历简历怎么展现)

    5.面试的障碍(手段:展现流程列出来,填写每一步的手段,如:第一印象让他感觉舒服需要微笑礼貌和沉稳,专业能力-说话干净利落,职业介绍有成果有手段,有规律且规律对这家公司有用等)


    接下来就是数据复盘:回顾下刚才拆分的环节在执行中你走到了哪一步,在哪一步成果了,在哪一步停止(列一个判断依据纬度)


    数据复盘后是规律应用:这次好的地方在哪里有明显的效果,你是用什么手段,记录下来下次也用这个手段,中间在哪个环节出了的问题找出来,总结原因,下次换一个手段对待


    下一步计划也是刚才的流程去规划:循环反复

    至于时间线:你计划下每一步要花多长时间就ok了


    这是第6个逻辑套路中,我工作中总结的可执行计划的循环套路,按照这个套路,不论你是转行找工作,还是进了公司做工作计划,这套方法训练成熟后,随时可以安排你自己或者公司半年到一年的计划,老板给一个人升职加薪不是看人缘,而是看你的思维逻辑以及数据结果


    需要的只是训练自己按照流程去思考,每一个环节的步骤合理性,考虑周全这几个字是虚的,但是这套方法能确保你能全面思考一件事,拿出来就能用


    如果你已经看到了这里,说明你已经中了我的文案制作流程逻辑
    如果你不信,可以直接找我验证(我直接给你梳理和解决你的问题一次)
    如果你信了,我打算把自己的方法全部告诉你(做成课程对你进行训练+一对一给你解决问题)但是你要支付一定的费用(499元)
    如果你想去我之前被训练过的那个3000多的平台,也可以找我:
    个人威信:WCAOBIN
    验证说明:简书逻辑训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的成长不是你看了多少书,而是你训练出来哪些有效的习惯——形成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hc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