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在“一条”上看到了一位隐居深山的另类网红的故事。
33岁的张二冬,花4000元在终南山上租了一处院子,租期20年。
他远离城市的水泥森林,每天种菜喂鸡,写书画画,已经这样过了7年。
(图片来源:一条)
曾经的他,从美术学院毕业后,面临着两难选择:
一是当老师,带美术高考班,工资挺高,也没有什么上班的约束感,但每天的日子太重复无趣;
二是继续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去深山里隐居画画,但收入比较不稳定。
张二冬没有被这两个选项拘泥住,开创了第3选择:
他将自己的山居日常,发到自媒体上与网友分享,当时只有55个粉丝的公众号,单篇阅读量很快达到了500万。
出版社也找上了门来,他先后出版了两本散文集,都是关于他隐居日常的思考。
靠着公众号的打赏和书的版税,他得以继续过着理想中的宁静生活。
他在院子里种了十几种蔬菜,自己酿果酒、蒸槐花米饭,用桑叶做豆腐汤,吃的基本能自给自足。
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在杏树下面午休,闭着眼感受阳光从树叶投下来的光影。
朋友、父母也会偶尔过来与他小聚,从最初的不理解、反对,到后来的支持。
可以说,梭罗找到了他的瓦尔登湖,张二冬找到了自己的终南山。
他的生活潇洒肆意,不为了沉重的房价每天疲于奔命,只为了活在当下,享受每时每刻的平和。
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人生,是何其幸运而幸福。
看了他我才知道,那些活出自我的人,都懂得做第三选择。
02
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①两难情境下,还有第3选择。
第3选择这个概念,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的。
意思是,在两难情境中的2个选择,对总体而言,都不是最佳选择。
因此,要寻找第3选择,作为解决方案。
比如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甘地,就是第3选择思维方式的实践者,用第3选择改变了世界。
面对战争,甘地既没有逃避也没有对抗,而是创造出了第3选择——非暴力不合作。
这是妥协投降、暴力对抗之外的第3种选择,虽然极其艰难,但却有力推动并最终促成了印度的独立,也因此甘地在印度被尊称为“国父”。
在生活中,两难情境,如果从系统层面思考,虽然很难,但仍有相当的概率,找到第3选择解决方案。
②四个步骤,践行“第3选择”思维模式。
要找到第3选择,关键在于从两种选择思维转变为第3选择思维模式。
人生不是选择题,除了A就是B,人生也可以是填空题,你可以自己想出答案填上。
第一步,我要看到自己,将自己视为有独立判断力,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我们常常遇到难题就会告诉自己“没办法,只能这样了”。
这样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你是无法看到自己的。
因此,当置于冲突环境时,问问自己:我为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付出努力了吗?
第二步,我要看到你,将你视为独立的人,而不只是“你那一方”的代表。
很多时候,我们在和他人打交道之前,就已经给对方下了定义:“富二代”、“奸商”、“没文化”......
只有将他人视为和自己一样,有着优缺点和个性的人时,你才会想和他共同探索第3选择。
第三步,我找到你,这一步,关键在于找出冲突,而不是回避或自卫。
当你与他人意见不同时,最好的应答是:“你不同意,我需要听听你的想法”,并采取行动。
第四步,我和你协同。即找到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
妥协是1+1=1.5,双方都有损失,而协同达成的结果,则是1+1≥2。
希望我们都能学会这种牛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像张二冬一样,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须活得swag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