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有事找备忘录,偶然看到2017年7月写的一篇嘉嘉的成长日记,前几天朋友和我们说起嘉嘉成长变化,感叹他和曾经的他的进步,似乎一切都在悄然无声的变化着(并不是说嘉嘉现在有多么优秀,我眼里的孩子善良温暖,暖心懂事,阳光积极就是我心中最好的样子),庆幸自己育儿路上遇见的各种挫折和困难,看到明静分享的文章有这样一张图片“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似乎应征了自己做母亲心历的成长路径。
荣格“看见即疗愈”,当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被完整地看见时,他们会感到被充分理解和尊重,进而能够真正地接纳自己。这种被看见的过程被认为是疗愈的关键,能够帮助个体与过去的创伤分离,实现自我疗愈和新生。在教育领域,家长和教师通过看见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需求,能够更好地接纳和理解孩子,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在个人成长方面,通过内观觉察,看见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接纳和净化,是实现自我疗愈和内在成长的重要途径。
是的,我看见了你,我才会去理解你懂得你,昨天嘉嘉朋友因为被另一个孩子总是发短信辱骂,突然情绪爆发,朋友是对自己和孩子道德水平要求很高的人,马上说不要这样…,试图用道理去提醒她这样表达方式不妥,但是孩子情绪没有因为家长提醒缓和了,小美女坐在我的旁边,那一刻我看到了她的情绪,这个是她真实的感受,我马上认同她的感受:那个女孩真是太烦了,我赞同你去她家里把她痛骂一顿…,当我感受她的情绪,感受她的愤怒和不满时,发现小美女很快平和下来,我想这一刻她得到了理解和认同,她的感受时真实的,也不是无理取闹的,可能我们很多人担心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和她一起去发泄情绪,会不会真的造成严重的后果,其实我们自己很清楚自己孩子秉性,她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直是一个善良温暖有爱的孩子,并不会因为某次情绪爆发做出难以挽回的后果,他们只是想表达此刻愤怒心情,她被她人恶劣行为受伤了,情绪没办法平和了,她需要一种方式和途径去表达她的愤怒而已。
对于每个家长我相信即使心理医生在育儿路上都遇到很多困难,没有完美的个人也没有完美的家长,在我的育儿路上遇到很多值得感谢的人儿,我的师姐肖盼元和明静他们都是给我很大影响的人,分享一件师姐的小趣事:曾经她的孩子小学时回家非常气愤和她说“妈妈,我要把谁sha了”,师姐马上说“好的,那我帮你去磨刀”,孩子马上说“不用了”,“那还sha 吗”,孩子回答“嗯嗯”,结果师姐就跑去房子抱了被子跑出来,孩子看到了“妈妈你干嘛”,“带上被子跑啊,等下你sha了ren,我们要准备逃跑的一些必备品啊,不可能待在家里等警察来抓我们呀”。当孩子听到师姐这样表达时“妈妈,我刚才只是太生气了,才说那样的话,其实这个人也有一些优点,我自己也有一些不对,我自己回去会和他好好处理的”,大致情况这样,当时我就敬佩师姐智慧,她用这样方式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问题。而不是像很多父母说道理,这样不对这样是要被警察抓…,看见孩子接纳感受,被接纳就是被理解,被理解就是被尊重,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尊重理解认同,包括大人也包括孩子。
回头看备忘录里自己当时写了多篇育儿日记,那些都是当下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也是在一件一件事情中不断去复盘、反思、成长,谢谢曾经这一次次挫折让自己也慢慢走向成熟,努力成为像师姐那样智慧的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