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累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几乎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害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关于愤怒管理的文章,朋友看完发信息给我,说很有启发,但意犹未尽,希望我能针对父母愤怒管理,写一篇文章。而这个正好是我最近特别有感触的一个话题,所以决定系统地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写下了这篇干货文章。
朋友发给我这则她感触颇深的社会新闻:
新闻梗概:10岁女孩欢欢因为单亲妈妈教育方式的问题,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离家出走8天后被寻回。母亲说,对教育女儿这件事情自己已经无能为力,跟孩子没办法沟通。孩子总是惹她生气,已经打算放弃她了:“她愿意写作业就写作业,想休息就休息,我累了,管不动她了”。甚至说,如果有人愿意抚养她,愿意跟她脱离母女关系,让出监护权。
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也是很多父母共同的困惑。作为妈妈来说,不管是在单亲家庭还是在普通家庭,身心的疲倦在没有支持系统的情况下,很容易导向孩子。而父亲对孩子发怒的情形也是普遍存在。那么,作为父母,究竟应该如何面对这个难题呢?
1
发怒的父母,你不是一个人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从我们孕育生命起,我们就小心翼翼地百般呵护着他们。一直到他们出生,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保持一颗“爱的初心”,不伤害他们,永远保护他们。
然而,事实往往事与愿违。
每个父母清晨醒来,一定都会立下“雄心”——今天要做一个不发脾气的好妈妈/爸爸,可是现实分分钟击碎他们的“痴心妄想”。从前一颦一笑都能唤起父母心中爱和温暖的孩子,随着渐渐长大,总是会不经意地触碰父母的神经,引发一次或大或小的怒火之伤。
我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当我们对孩子发完脾气,看到孩子历经“暴风雨”后的可怜样,总会陷入深深的自责,然后下定决心,一定不会有下一次。
不幸的是,父母却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覆辙,直到有一天,陷入情绪泥潭的我们发出最后的呐喊“我该怎么办?”
总是忍不住对孩子生气,这是很多父母走不出又拼命想摆脱的“死循环”。
也许,我们应该认真地好好去面对一件事情——关于父母的愤怒管理。
2
愤怒管理,是每一个父母的必修课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它表现的是人在不同情境下对于公平、原则、秩序等进行捍卫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父母和子女来说,生气是一件非常司空见惯的事情。
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决定了,他们彼此的愤怒也是最不加掩饰的。因为亲密本身,我们有机会可以看见彼此最丑陋的一面。而对于这种真实的残酷,孩子几乎没有抵抗力。这种摧枯拉朽的怒火必然会伤害到孩子,对孩子的未来会产生深浅不一的负面影响。轻微的呢,是产生心理问题;更严重一点,就是变成问题少年;最严重的是形成反社会人格,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些父母对于自己的言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完全不自知,日复一日地伤害着孩子;而有些父母虽然知道了,却始终无力改变,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伤害孩子,也责备自己。
那么,父母究竟应该怎么面对愤怒管理这件事情呢?
3
梳理愤怒中和自己有关的部分,改变自己需要改变的
愤怒是一种情绪,本质上是对关系中产生矛盾冲突的一种应激反应。而解决任何关系中的问题,首先应该是解决和内在自己的关系问题,然后才是和外在他人的关系问题。
1)建立对愤怒的正确认知
有很多愤怒,的确是“错误的”愤怒,包括表达“错误内容”的愤怒,和运用“错误表达方式”的愤怒。但是,对于愤怒,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应该形成正确的认知:
a、我们有权利生气,不必为此感觉自责和羞愧。
b、我们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生气。
c、生气有时候是有用的,有必要的。安全地表达愤怒,可以给父母一定的轻松和解脱,同时给孩子一定的启示。
d、在不攻击孩子品行的时候,可以安全地表达愤怒。
2)愤怒是一个契机,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
常常我们会看到训斥孩子的父母,多数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引发我们的怒火。其实,这都是表象而已。多数怒火来自父母自己的问题,训斥孩子的父母多数只是在宣泄情绪。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一定是在“为自己好”,而不是“为孩子好”。
了解自己的愤怒情绪来自哪里,是一个需要时间累积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对自己的觉察和认识,不断总结自己生气的原因,从而得到规律性的结论。
当一次生气事件结束,我们恢复平静的时候,就可以好好问问自己,这次生气是为什么?
愤怒只是表面情绪,在这个情绪背后,我的真正的情绪是什么,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是什么?
愤怒背后几种比较普遍的的原因有四种:
第一种,因为累等原因而发泄情绪
由于身心的疲累,对于孩子一些普通的行为,我们可能也会缺乏耐心。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调节自己。
对策:定期清理自己的情绪垃圾,不要让它影响到孩子。提前做好安排,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到可以让自己恢复精力的方式,避免因为疲劳而对孩子的普通情况不耐受。
可以找其他人帮忙照料孩子,或者带孩子去游乐场等相对可以让孩子自己玩耍的空间,选择叫餐等方式,减轻你的身体疲劳。也可以跳舞、健身、跑步、打球、读书、写字,找朋友聊天。有很多方式可以转移情绪,颐养身心。
第二种,把自己内心的心理需求和错误认知强加给孩子
因为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期望(乖、优秀等),于是产生了心理上的挫败感,于是对孩子产生愤怒的情绪。或者是因为我们对某种行为的错误认知(比如认为玩水不是好孩子,不好好吃饭是坏孩子)而产生的愤怒情绪。
对策:尝试改变爱的方式,父母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父母和孩子终究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学会给孩子空间,和孩子一起成长。同时突破自我局限,改变错误认知,学会包容孩子。
第三种,错误的情绪反应模式
原生家庭的情绪反应模式复制到你身上,当你对孩子发怒的时候,你可能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因为你并不觉得累啊。
对策:你需要好好去回想你的童年,有没有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父母是如何对待你的。
认识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不是为了让你去怨恨父母,而是了解父母给你留下的心理阴影对你生活的影响,从而去正视它,才能够斩断情绪反应模式的链条,不影响到你的孩子。
第四种,沟通方式问题
有些情况下,的确是孩子的不良行为引发了我们的愤怒,但由于我们采用错误的表达方式,才导致了更糟糕的结果。这种情况父母也需要先解决自身的问题。
对策:学会用非暴力的方式,安全地表达我们的愤怒。
4
梳理愤怒中和孩子关系的部分,安全地表达愤怒
当我们厘清愤怒这件事情中可以改变自己的部分,就要着手去面对外在的部分——影响和改变孩子——采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表达愤怒。
关于非暴力沟通,首先要明确三点:
a、要避免定性地评价,带有指责情绪,要始终在内心坚持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
b、你的愤怒表达方式同时是在教会孩子他可以采取的安全表达办法。
c、真正的教育孩子,必须在一个平静、放松的环境才可能实现。你要学会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在彼此都恢复平静后,再进行教育。
结合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关键点如下:
a、采用描述而不是评价的方式(评价常常容易产生情绪的指向)
b、学会表达自己感受(特别是自己隐藏在情绪背后的核心情绪)
c、表达需要(避免今后产生同类的不愉快)
d、请求而非命令的方式(指令尽量简明扼要)
以下举例详细说明:
事件:当孩子把家里的玩具丢得乱七八糟的时候,你非常的生气。
描述:我看见家里乱七八糟的。
表达感受:我非常生气,同时也感觉很烦躁。
表达需求:我喜欢整洁,希望物品摆放整齐。
提出解决方式:下次你玩玩具结束后,要把它们都放回原处。
简单地说,包括三个环节:表达感受——表达需求——提出解决方式。
有时候在表达情绪前可以加入对现象的描述,有时候也可以省略这步。
另外,当你情绪恢复之后,可以跟孩子共情,尝试引导孩子说出他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对孩子来说这步也非常重要,有利于加深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了解。
在不使用语言暴力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愤怒。让孩子知道,父母会生气,但生气这件事不完全是坏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同时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是规则,什么是父母的界限,给予孩子清晰的指导,从而有利于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
学习非暴力沟通方式,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很麻烦。但正如学习任何一项技能必须经过“无知无能,有知无能,有知有能,无知有能”的四个阶段,总有一天,当我们驾轻就熟之后,就会让我们的人生启动开挂模式,可以轻松hold住愤怒这个让我们头疼的情绪难题了。
和孩子一起成长吧,这是我们作为父母的使命和乐趣。
生活不会更容易,但我们会变得更强大!
柚子妈爱叨叨:
关于父母的情绪管理,我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中,有时候真的觉得知易行难。但是,从开始尝试去改变,对于孩子未来来说,就多了一种更美好的可能,我想这也是我们学习和分享的意义。我们未必能够成为完美的父母,但是我们一定是孩子最好的引路人。
另外关于文中和孩子的沟通技巧,如果想要更深入地学习,建议阅读两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和《非暴力沟通》。
接下来我还想写一篇关于“如何修复愤怒对孩子伤害”的文章,如果有好的想法和故事,也希望你留言分享给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