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学校又给家长布置了学习任务,听心理专家讲座,听后还要写听课笔记和感悟,缴纳家长作业。我不记得这是第几次了,非常感谢学校安排的学习机会,让我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在育儿方面不断进步。
主题:《当好孩子的心理健康保健师》
内容如下:
1.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常见的有粗暴干涉型、不成熟型、绝对化要求和高要求型,以及说教贴标签和不恰当比较型。另外在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时没有正确处理,没有了解接纳孩子,就造成紧张的亲子关系。
家长面对情绪会陷入一些误区。例如不允许、不接纳、父母型、儿童型、权威型和绝对话说教。
例如孩子说“我非常讨厌哪个老师,不喜欢听他的课。”
家长不应该说:“你不能这样,你要好好听老师的课。”
家长要说:“老师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情,让你生气呢?”
这样的问话,引导孩子说出心理的情绪,正视并了解情绪,说话时要语气温和。
2.教育孩子首先要懂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和特点,要因材施教找对方法,扬长避短完善孩子的性格。
3.亲子情绪的觉察。要理解孩子,不评价孩子的情绪,接受情绪,了解情绪的背后,并商量管理情绪的办法。学会共情,要有同理心。引导孩子可以通过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等三个步骤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4.家长自身的情绪觉察也很重要。找到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发脾气,了解发脾气的原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只是避免亲子冲突,也教会了孩子如何控制情绪,更是自我成长。
5.掌握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非暴力沟通,同孩子好好说话,创造和谐的亲子关系。“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因此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学习感悟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都跟家庭教育有关,一个焦虑的妈妈带不出开朗大方的孩子,一个打骂孩子没有责任心的父亲,也教不出有担当的孩子。很多人都把坏脾气留给了家人,其实"春风解冻、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模范。无论是大人之间还是亲子之间好好说话,孩子就拥有了和谐的生活环境,也学会了正确的沟通方式。
我们发现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先接受孩子的情绪,只是简单的抱抱他,即使不开口说话,他很快就能安静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共情吧。亲子之间学会共情,关系也就轻松了许多。
养儿育女的工作不只是一份辛劳的付出,更是一场精神的探索。为人父母,要不断学习,同孩子一起成长。当好孩子的心理健康保健师,当好家长,当好第一任老师,家庭和谐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