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思之
——听韦志中老师的心理学讲座的收获
最近在听韦志中老师讲心理学讲座,通过学习感觉自己有所收获。
1.现在有时候我能做到换位思考。
进入高三之后,学生们的时间紧张起来了,很多学生晚上学习到很晚,所以早晨起床很费劲。不少孩子早晨在闹钟的催促之下匆匆起床之后,简单地洗漱一下就跑往教室,所以不少孩子都把早餐带到教室来吃。
学校规定是不让学生在教室里面吃零食和一些食品的,因为吃过之后教室里面就充满了食物的特殊味道。现在看到他们在教室里面吃早餐的时候,我会想,他们是不是很饿?是不是非常需要补充能量?于是心里就会充满理解和接纳。
正值青春期成长的孩子,学习任务这么重,早餐不吃饭怎么能行?曾经为了吃早饭,我专门开过班会强调过,但是早餐起床真是困难,特别是天气越来越冷,早晨身体本能地越来越眷恋暖融融的被窝。看着他们吃东西的样子,我会不知觉地想,是不是吃起来的感觉很舒服、很满足?所以我常常会在早课前几分钟进班,提醒一下那些正在吃东西的孩子,没吃早饭的就抓紧把你准备的东西吃掉,吃饱了好开始上课。
吃是人天生的本能,孩子更是对食物充满渴望,身体上的疲劳也需要能量的补充。现在我的思考角度会发生变化,这也是我学习的收获之一。
同学美图目前阶段我想要做出的改变是:
1.以后尽量做好自己,不要去控制孩子
以前我总是以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而想要孩子和我的想法保持一致,学习上我经常会给他提建议,对于孩子的零食会因为事物里面的成分而做出限制,对于孩子要做的事情,常常希望他按照我的想法去做。
现在我意识到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可以提出建议,但是不是我凡事都要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在孩子征求我的建议时给出我的看法,他的事情需要他来思考、决定,我能做的是先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己的家庭角色,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把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希望孩子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我的人生我要为自己负责,让自己充实而有意义。
孩子的人生孩子来管理,他有什么样的梦想那是他的事情,也是需要他自己摸索和体验的,不是我直接告诉他一个结果就能代替的,或许他会吃苦、吃亏、遇到挫折和失败,但是人的一生都是这样过来的,只有经历过这些他才会懂得,我不能因为担心他会遇到不如意而帮助他绕过那些弯路,没有白走的路,我曾经是这样,他也会是这样的。
2.让孩子尽量自己去体验
曾经因为害怕孩子会很辛苦而不想让孩子经历太多的困难,但是现在我的想法却发生了改变,生活就是需要体验的,而体验是多种的,不仅有愉快的、成功的、美好的、甜蜜的、难忘的体验,也会有伤心的、失败的、尴尬的、糟糕的体验,但是生活就是充满酸甜苦辣的,所有的体验就是交叉进行的,每种体验也是构成我们丰富人生的一部分。
没有经历过痛苦,不知道甜蜜的难得,没有经历过失败,不知道成功的可贵,没有经历过失去不会懂得珍惜,所以放开孩子让他真实地感受生活的一切,他会从中收获自己的人生感悟。
作为父母,担心也好,害怕也好,都是给自己预设的障碍,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一路走过,各种滋味也都经历过,为什么到了自己的孩子这里就充满了不安和焦虑呢?虽然出发点可能是为了孩子更好,但是真正的人生就是五味陈杂的,我们有什么权利去剥夺孩子的体验权和感受呢?没有了那些所谓不好的体验,又哪里能感受到什么是好的体验呢?所有的事情都是两方面的,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经历就是财富,体验就是人生,让孩子去体验,父母做好陪伴,无条件去爱,真正去支持。
张老师美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