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老师、家长注重学习成绩,整个社会都注重成绩。中国人多岗位少,要想找一个工作,逢进必考,只有考的分高,才有入围的可能性,然后再进行面试:要想上一个好的大学,然后读研读博,分数是主要的标准。
因为现实原因,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也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校长和老师也是拼尽全力提高学生的分数。
学习成绩反映的是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的结果,学习成绩表现在知识的积累,身体的素质,心里的素质。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中考高考前要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疏导,心理作用到底有多大呢?能提高多少分呢?一般情况下心理的因素占到3~40分。
去年高考,有位朋友,他的儿子平时模拟成绩是500多一点,常常在520左右,在高考的时候,分数是598分。另一位朋友的儿子,平时的模拟成绩在540左右高考是600多分。但是也有很多熟人的孩子,平时模拟成绩比较好,但是高考的成绩低很多。我认为这主要是心理因素的作用。
有一个规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分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体能分也逐年的增长,但是知识所占的比例在减少。孩子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老师教授所得,也就是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在逐年减小。
学习成绩主要受这三大类因素影响,我们要针对这三类对学生进行训练。知识教学分主要包括知识获得知识记忆,知识整理,课堂讲授质量,作业质量,复习质量。体能分主要是书写,坐姿,耐力,身体不适。心理分主要是情绪状态,自控力,思维,创新。
我们可以根据每一项中影响成绩的因素进行训练。
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从外部的感统、注意、阅读到内部的记忆,思维,理解。
人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形象学习,语义学习,动作学习,情境学习,情绪学习。
对于补差式学习辅导,适合年龄教小的孩子。感统训练适合3~7岁的孩子,注意力训练适合5~15岁的孩子,记忆力训练适合7~15岁的孩子。
培优式主要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训练主要在10~15岁,理解能力训练在12~18岁。
关于情绪式方面,主要给孩子多进行积极暗示,常肯定他们,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有些孩子智力迟缓,感统失调,学习垫底儿,对于这些生理性影响学习因素。在幼儿园进行训练效果最好,在中学训练效果不够明显。
训练的方法有左右拳掌,双手涂鸦,提脚爬行 ,跳绳,每天训练15~10分钟,每一个月一个周期。
有些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做事拖拉磨蹭,粗心马虎的。可以通过彩色汉字,指令划消,舒尔特方格,每天训练5~10分钟,每三个月一个周期。
一、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反映的是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的结果。学习成绩由心理分,体能分,知识教学分组成。
体能训练:做踮脚尖活动,两个8拍。夹大拇指活动60个,手势灵活,考前放松,手不抖动。
考前辅导冲刺班,家长非常焦虑。呐喊宣泄法,对着空瓶子呐喊:某某,我恨你。
还可以击打打枕头,做沙盘游戏,绘画树,舞动,捏粘土,橡皮泥。
补差是短板效应,就是木桶理论,如可以进行感统训练,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
陪优势就是培养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发挥他最大的特长和优势。
学习的时候,书本斜着放10度左右,更利于学习。可以经常训练孩子的25方格训练。
哲学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批改作文的时候,开头和结尾更给分。生活+升华
解惑:
1.学生偏科不学英语,怎么办?这个孩子可能不喜欢老师。设法让孩子在学习英语取得成就感。妈妈教育不良,亲子关系不好,孩子不愿意学习妈妈教的科目,有抵触心理。情绪决定行为。要么因英语打骂过孩子身体,心里受伤,可以通过沙盘,绘画找出原因。
2.不和他人玩,自己躲起来破坏公物,转学过来的上课吃东西,如何教育?
注意力缺陷。离异家庭,交流障碍,冲动。也有可能是多动症。建议到新乡二附院,儿童医院儿保科进行检查,吃药,半年以上。
3.幼儿园的孩子3~4岁,夜里吃手怎么回事?如何改正?
生理触觉失调。父母陪伴非常重要。每天用专用的毛刷,刷墙的毛刷,刷全身的皮肤15分钟,边刷边唱。坚持两个月症状会有大的改变。这样的孩子安全感不足,有社交防御,触觉过敏。
4.儿子学习拖拉,作业写到夜里11点,小学二年级,对自己要求高,希望儿子优秀。这位老师妈妈说到儿子的时候哭起来了。
吸气4个数,呼气4个数,先缓解情绪。
自家孩子教不好,不是你全部的错。有的孩子是容易养,有的孩子是天生不容易养。不要对自己要求完美。拖拉,强迫,完美,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稳定性训练。把孩子写作业的时间进行量化,连续记录两周,得到一个数据。减少孩子写作业时间,进行量化积分,积分完成,实现一个愿望可以用代币强化法,比如积300分,完成一个大的愿望。
作业写15分钟,休息5分钟,下个月作业写20分钟,休息5分钟,提高孩子写作业的效率。规定孩子在10:30之前,一定睡觉。联系专门训练的老师,对孩子进行训练。
5.朋友经常和老公发生冲突矛盾,主要是原生家庭引起的,作为朋友怎么办?
不求不助,熟人不助,过得不好给自己找理由,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