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自己一个问题吧——别人是否认同和喜欢你,究竟关你的事,还是关别人的事?究竟取决于你,还是取决于他?如果只取决于他,那么你不需要为此心烦伤神也无需讨好,因为这和你本身无关,是别人的事情。
但如果你总觉得取决于你,并且不能接受别人的不认同,那你就累了。阿德勒说,即使被讨厌,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因为“对方如何看你”那是对方的课题。想被人认同是一种愿望,但必须要被人认同,则是一种把手伸到别人世界的强迫和控制。你是哪一种呢?
很多人靠批评别人来让自己爽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一,他表达了“善意的”批评,让他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真诚而正直。但其实,所谓善意只是他觉得而已,被批评者的感受,他根本就不在乎。而所谓对错也只是他的标准,并不是(也没有)世界公认的准则。
二,总捕捉别人的问题,可以令他不用去面对自己的问题,可以有效屏蔽对自己的“攻击”,于是不用体验自己的无力,还能透过审判他人找到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和控制感。所以,弱者的批评总是充满攻击,强者的批评才会饱含接纳。”
今早的约练,也是关于沟通的问题,我当时看到这句话时,想拿出来聊聊,但不符合焦点理念,也不适合观察员的身份,更没有合适的档口。听得过程中,能感觉到来访者老师是又觉察有思考的,自己也是有方法的。咨询师老师有自己的问话脉络在。
作为观察员的身份,我反省自己,进入讨论环节后,应该把问题抛给观察员和来访者老师回答,而不是自己急着回复,有力量的话不在多而在到位!
1.M老师.跟L老师聊的过程您的收获是哪些?您觉得咨询师老师可以从哪里再深挖一些可以更好的能帮助您?
2.L老师您认为在咨询中自己做的好的地方有哪些,能分享一下吗?回看整个咨询,有觉得在哪个地方在多点停留会更好吗?
来:1.帮助不一定是在咨询室之内,有了很多思考,对以后看问题有更多的面向,有帮助。
2.人格:高度不够,一楼时看的是问题批评,10楼时,听不到声音,看的问题也小了,100楼时,看的是全景。格局大了,看问题的角度也变了
咨:1.性格 2.“你是你,我是我,我俩不匹配,别影响我”3.条条大路通罗马,咨询开启的路不止一条,没有那一条一定好于那一条,最终达到助人就可以了。
没有及时的觉察,恰当的发问,让来访者老师有两次冲动,要主动讲自己的收获感受等,这给我一个提醒,以后再做观察员时,少说多听,练习倾听的能力,“成全别人,成就自己”。
借由今早看到一句话来结尾,“从知道到做到,中间隔着一个太平洋。如何到达彼岸?不是一次学习就行了,需要不停地反复的练习,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经历退步,怀疑,不相信自己,能不能达到,关键看你能坚持多久。”
持续的浸泡学习,长久的坚持,慢慢做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