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良知功夫在于“致”

良知功夫在于“致”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23-01-16 19:23 被阅读0次

    第49天(2023-1-18)良知功夫在于“致”

            最近日本的社会风潮让人不禁蹙眉,令人忧虑的事情频繁发生,这对于日本的将来来说是很严重的事情。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失去了作为人的本心,为功利之念驱使,变得自私自利。

            功利之念已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不容易去除,

            王阳明在文中讲道“人心有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即天地万物与自身为一体的仁德,遵从这一仁德,世人将会像父子兄弟般相亲相爱,而且这一仁德与生俱来,人人具备。

              王阳明二十八岁时中进士,并于这一年开始出仕,不久后因患肺病回乡休养。当时他非常后悔自己以前在诗文方面费心劳神,于是在阳明洞中建书屋以求养生之道。他本想舍弃俗世间的一切杂念,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割舍对父亲和祖母的想念。当时他突然明白,佛教和道教让人们连父子亲情也丢掉是错误的,于是转而信奉儒学,并决心养好身体再度出仕,为天下,也为百姓尽一份力。

            王阳明在龙场尝尽了生活之苦,一有空闲便静坐以求穷理。一天晚上,他突然领悟到物之理不在心外,而在自身心性之中。之后他努力教化当地百姓,向诸生讲学。第二年,他在贵阳书院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王阳明向门人传授了和朱子见解不同的《大学》,然后强调“去欲存理”“省察克治”“事上磨炼”等实践修行的必要性。正德十五年(1520),王阳明领悟了良知是学问的根本,开始提倡“致良知”说。这次领悟是王阳明历尽千辛万苦总结出来的,其艰难体验非纸笔与口舌可以详述,王阳明却称之为赖天之灵。

            王阳明在平定贼匪时也不忘教化门人。举例来说,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在江西省与广东省的交界处三浰地区讨伐贼匪,在给门人薛尚谦的书信中这样写道:“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皆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矣。向在横水,尝寄书仕德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由此可见王阳明在克服私利、私欲方面倾注了很多心力,在他提出“良知”说以前,他一直强调实践修行的必要性。

            同年九月,王阳明回到南昌。回去之前,王阳明首次对门人陈九川讲述“致良知”为学问之根本。关于良知,王阳明以前也曾讲过,自从经历了宸濠之乱及张忠、许泰之难后,他便开始相信良知可以使人忘却患难,超越生死,因此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打个比方说,良知就像船上的舵,只要有舵,浅水之中也可自由行船,即便是波涛汹涌,只要舵在手中,就不用担心沉船溺水。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自古以来圣人相传的血脉,而且任何人都天生具备。只要遵从良知,人们就能立即判别事物的真伪、是非、善恶,私利、私欲之念就像投入火炉中的雪一样瞬间消融,便可以好善憎恶,一切行为以天理为依据。

            王阳明晚年提倡的良知,是他经过百死千难才领悟到的,不得已才用一词概括。然而有人以为“良知”极其简易,忘了通过脚踏实地的修行来磨炼内心,反而做出背离良知的行为。一般人的良知已被功利之念污染,如果不通过切实的修行将之扫除干净,就不能正确发挥良知作用。因此王阳明在“良知”二字前面又加一个“致”字,强调实地修行的重要性,又说良知的本体在于修行即功夫,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如此说来,良知总是在功夫中提高。这就是“本体功夫一体”论。朱子学的观点是通过功夫达到本体,而阳明学则认为功夫为本体之作用。这也是阳明学与朱子学相比的特色所在。

            个人感言:

              良知这个观念是阳明先生经过百死千生的磨砺并从中体认出来的一种安身立命的哲学观与方法论,良知是阳明好不容易得出的结论,他最怕后世学人觉得良知这个词语太容易理解,而忽视内在修行修炼,导致良知最后流于形式流于概念脱离实际实践。怎么办?阳明认为一定要在良知前面再加一个“致”,致才是关键,致就是体认,就是实践,我们通过加强内心的道德修炼,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复盘总结,不断地省察克己,通过事上磨练,心上悟的方法,从良知的准则出发,在内心加强对宇宙,对外物,对事件的体认,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智慧新创意,在这个体认良知的过程中,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过程。

          在致良知的过程中,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的心态非常重要❗️我们做致良知功夫的关键就是“诚意”,诚意的就是致良知的本体即功夫,功夫即本体的一体化贯通的基本态度,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有的人能够做好?有的人做不好!本质区别在哪里?本质区别在态度,在做事的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已经决定成败得失。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出发点非常纯正,止于至善,私心了无,一门心思希望把事情做好的人,就是为此事诚意满满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充分调动良知潜能的人,这样的人也是能量满满,智慧灵感闪烁,能够逢凶化吉妙手回春解决各种困难各种挑战的人。

          一念良知逢凶化吉妙手回春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

          良知泯灭山高路远狂风暴雨烦恼无明 绝望内卷!

    《王阳明大传》余超林解读之49: 良知功夫在于“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良知功夫在于“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oz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