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之父约翰.沃森曾经说过也实践过,做广告不要想着靠讲道理说服消费者,而是要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产生购买冲动,比如说让他们产生恐惧,产生爱慕和爱恋,甚至产生愤怒,总之是激发他们的各种情感情绪。
产生恐惧,比如说不买我这个药,那你就等死吧。产生爱慕,你看年轻有为特立独行又酷的成功人士都买我这款车。产生愤怒,支持国货,反对崇洋媚外。
还要不断地重复广告口号,管它有没有逻辑,反正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直到你的广告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现在让我立刻就能想起来的就有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都多少年过去了,还能立刻想起来。还有什么拼多多拼多多拼多多拼多多...
然后如果是视频广告,还要不断地切换广告中的场景,人物,物品,视角等等,一两秒钟就要切换一次,没什么道理,就是要让你一晃而过,注意力不能持续放在一个点上,这样你就来不及思考,更别谈什么深入思考了,就跟着它走了。
广告里的环境一定要优美,震撼,反正就是要与正面的积极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说美景啦,天空啦,大海啦,高山啦,各种极限运动啦!如果有人物,一定要是俊男美女,或者是知名明星。当然除了画面,背景音乐那也是一定要有,要配合,纳税相当重要的。
当然除了广告,如今的自媒体,短视频,新闻舆论,更是吸收操控之精华,这真是一个一不小心就被操控的时代,夺取我的注意力和时间就算了,还要操控我,我如何才能做自己?刻意屏蔽,刻意避开,学好逻辑,做自己的正事够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