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属于哭得不多的孩子,比较好养。但是我特别喜欢看她哭。
当她流出眼泪的时候,泪水像晶莹的豆豆从她眼里涌出来,伴随着啊啊啊的哭声,她把她的伤心、难过、不满、委屈全都宣泄了出来,我感觉她活的好舒畅啊,想哭就哭,多爽!
想妈妈了,用哭泣表达伤心
女儿两周岁零一个月大的时候,我有次出差凌晨才到家,她之前一直是跟我睡的,当晚不得不跟奶奶睡。早上7点我去看她,她从被窝里出来,看到我很开心,钻到我怀里。她奶奶告诉我昨晚她也乖乖睡的。我亲亲她,摸摸她的头、胳膊,抱了她一会儿,她突然就开始哭了,哭得很大声,眼泪哗哗流。
她奶奶在旁边问:“这怎么好好的就哭了。”
我意识到她是要发泄一下昨晚看不见我的伤心和委屈了。她刚刚见到我是开心的,开心过后,昨晚憋到现在的委屈就要跟妈妈倾诉一下了。
“蓁蓁想妈妈了,妈妈昨天晚上没有在家,蓁蓁很伤心。”我试着说出她的感受,她哭得更大声了。
我依旧抱着她,轻轻地拍拍她的后背,摸摸着她的头,给她擦眼泪,尽所有的爱抚让她感受到。
“蓁蓁想哭就哭吧,妈妈陪着你,妈妈爱蓁蓁。”我亲亲她的脸蛋,脸跟她的脸凑在一起。
她还是哭啊、哭,哭了有十几分钟吧。我就这样抱着她,安慰着她,告诉她妈妈也很想她。
终于等她哭完了,好了,笑了,开始要让人给她穿衣服起床,一切如常了。
觉得烦躁、难过,用哭泣来释放
正常的孩子,哭是他表达难过、伤心、委屈等负面情绪的最直接方式,孩子哭了,有时候是生理上的原因,有时候是心理原因,也有二者兼具导致他情绪崩溃。
女儿就有过这么一次。
两周岁零两个月的时候,那天中午她在床上正要午睡,家里来了亲戚,她一下兴奋得不要睡了,开始跟大家玩。
一直玩到下午三点半,她爸爸要带着亲戚们出去逛一逛,当时我重感冒在身,不宜外出。考虑到蓁蓁没有午睡,没有妈妈陪着的话出去可能会闹情绪,就打算留蓁蓁和我在家。
看着大家穿上外套出门,蓁蓁也马上坐到门口的换鞋凳上等着让大人给她换鞋。可是等大人出门,跟她说再见,她开始不乐意了。看到大家进了电梯都走了,女儿开始大哭。
“蓁蓁也要出去玩,要去外面逛一逛……”她哭着表达着她的想法。
“蓁蓁想出去是吗,蓁蓁能不能在家陪妈妈啊?”我问她。
“不要在家,要出去……”她哭着。
我把她抱回客厅,她挣扎着不要抱,挣得我都抱不住了。
我只好把她放到地垫上,她于是开启了咆哮大哭模式。在地上打滚,扯到玩具就甩出去,嘴里好像还在骂人,像一头愤怒的小野兽在发泄着,哭得鼻涕眼泪都混在了一起。
我静静地看着她发泄。拿出手机来给她录像。我打算保留一下这个画面让她长大以后看。
她在地上折腾了有几分钟,起身朝我扑过来,说:“给我擦一擦嘛……”
我抱着她,捧着她的脸,抽了纸巾给她擦,她也就靠在我身上,继续嘤嘤呜呜地哭,只是已经平静多了。
等我给她擦着,轻拍着她,一两分钟的功夫,她眼睛就闭上睡着了。
事后分析,她动这么大的肝火,一方面是困了,要睡觉很难受,另一方面是想出去玩,结果没有如愿。她大闹大哭一场,把情绪发泄了,她也放松了,困意上来,就可以睡了。
这么一睡,安安稳稳睡了两小时。醒来,一切正常。
觉得大人违背了自己的意志,用哭泣去抗议
平时,女儿99%的需求,我们都是满足的。
比如说,她吃着饭,突然说,要吃棒棒糖。好的,给你棒棒糖。于是就看着她一手拿着鸡腿,一手舔着棒棒糖。她当然也不会多吃,舔几口就放下了。
平时她想穿什么衣服,出门觉得想去哪里,想玩什么,想玩多久,想买什么,我们都顺着她。
这么顺着她,我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她感觉到,自己能够说了算。
在人生最开始的阶段,孩子从生理上讲无疑是最弱小的最需要依赖大人的,如果她想做的事能够做成,她想要的能够得到,她就会心生出自信与安全感,这是孩子走上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当然,不可能事事皆能如你所愿,总有一些是不可以做的。
比如这次坐车,我开车,女儿一定要一个人坐在副驾驶座上,不让奶奶抱她,要奶奶坐到后排。
我则要求她跟奶奶坐到后排去。女儿哭着不肯。我跟她奶奶说:“别跟她讲那么多,直接抱到后面坐好。”
无论小孩子怎么哭闹,大人的胳膊总归是有力去抱走她的。
跟奶奶坐到了后排,她还在哭:“要坐前面去,要跟妈妈坐前面……”
奶奶用的是转移注意力法:“你看那个红灯,红灯好多啊……”
女儿就会去看红绿灯,一时忘记了哭。
过一会,她又哭喊起来:“要跟妈妈坐前面……”
她奶奶着急地说:“哎你看那么多车车……”
我说,不要管她,就让她哭一会儿好了。
我边开车,边问蓁蓁:“你想坐前面是吗,但是妈妈告诉你,小朋友只能坐后排,不能坐前面。”
“要坐前面……”女儿呜呜嘤嘤地哭着。
我想她之前一直乖乖坐后排安全座椅上的,可能昨天她爸爸带她去找我,破例让她坐到到了前面,她就想坐前面了。
于是我说:“爸爸让你坐前面是不对的,坐前面不安全,以后你都不可以坐前面。”
女儿继续哭。
她奶奶说我:“娃不哭了还专门逗娃哭。”
我说,这件事没得商量,她必须服从。她想哭就让她哭一会儿,情绪释放完就好了。
可是这话她奶奶并不懂,回到家了还在说,娃能不哭干什么要让娃哭。
“哭和笑都是人的情绪表达,难道只可以让孩子笑,不能看见孩子哭吗,孩子有情绪就需要释放,你不觉得有时候大哭一场过后心情很舒畅吗?”我说。
她奶奶不接我的话。
我还想再说,就像伤口化脓了,需要把脓水流出来,伤口才能好一样,包着捂着只会让伤口越来越溃烂。想想还是算了。我无法让一位老人去改变她多少年来就有的观点。
只要我在场的时候,让女儿能够尽情地哭就好了。
出门在外受了欺负,用哭泣治愈自己
大概快两周岁的时候,女儿在小区的游乐场玩,游乐场有个大型的滑滑梯,有两个五六岁大的女孩子在滑滑梯下面一排排串珠前玩过家家。女儿走过去,也想拨弄那个串珠,被其中一个女孩子推了一下:“走开,我们不跟你玩!”女儿没有听从,女孩子就抓住她的手,捏了她一下,大概捏重了。女儿哇哇哇大哭。
我走过去,把女儿抱在怀里,查看她的手,有个红红的印儿,并无大碍。但是女儿确实是受委屈的,我觉得需要给女儿一点勇气和力量,于是我问小女孩:“你把她怎么了,她为什么哭?”小女孩也有些紧张:“我们在玩,她一定要过来。”“你不想让她打扰你们,你可以好好跟她说,为什么要弄疼她呢?”小女孩不吭声了。
在我给她声张正义的时候,女儿呢,一直蒙在我怀里啊啊啊的哭,就这几句话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吧,她哭好了,抬起头来,眼泪鼻涕还一脸呢,就起身跑去玩其他游乐设施了,跟没有发生这事一样。
就这么好了?复原能力如此之强,我都有点惊异。
为什么一个成人要去跟五六岁的小孩子叨叨?我跟小孩子讲的目的不在于训斥她们,而是为了让女儿觉得,妈妈是跟她站在一起的,妈妈是可以保护她的。她虽然不见得听清楚妈妈都说了什么,但是她能感受到这种支持的力量。
哭泣,是孩子的护身法宝
哭泣,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孩子的一个护身法宝。
海蓝老师在《不美,才完美》一书中说,情绪会来也会走,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是流动的。
对于孩子来说,他有了悲伤、不满、委屈、害怕等负面情绪,他本能地会选择用哭的方式来释放自己,哭一哭就好了。
在他哭的时候,如果大人允许他尽情地哭,那么他就好了一半。
如果大人不仅允许他哭,还帮助他说出他的感受,理解他,与他共情,那么他就觉得自己的悲伤、委屈、害怕被大人看到了,大人是跟他站在一起的,他就会心生安全感。那么就算事实依旧存在,他已经能接受了。
作为成人,千万不要觉得哭是不好的,一听哭声就烦,就质疑自己的育儿能力,就急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去止哭。
其实哭跟笑一样,都是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
易经讲阴阳相生,哭和笑也是相生的两面,缺一不可。没有尽情地释放,何来开怀的大笑?
孩子想哭的时候,让他尽情地哭一哭,把情绪的垃圾及时冲刷掉。这样孩子的心就可以如清水一般的澄澈,活得自如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