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7【专业成长】打通大刊投稿的“任督二脉”

3.7【专业成长】打通大刊投稿的“任督二脉”

作者: 大龙猫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3-06 21:44 被阅读0次

    坚持教育写作,是从入职就开始的,故事在讲座《“笔尖下”的专业成长》里分享过,只不过开始系统写作投稿是这两年的事情。我从来不是一个为写而写的人,在我心里,写作投稿的第一前提,一直都是怀玉姐姐的那一句“文章发表,只是用心带班的意外之喜”

          但是,随着我现在投稿越来越顺利,我发现还是有一些规律可总结的。现在才有底气尝试把它梳理分享之,是因为我终于在这两个月“凑”齐了我心目中班主任届top的几大刊物:《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新班主任》的发表资格,同时也几乎拿了《班主任之友》所评选的最高荣誉——封面人物、2021优秀作者、2022年度作者。但因为我不是特别喜欢走流量,过多关注会让我写作变得束手束脚,影响我发挥。所以一般更文都在简书。估计看到这篇的老师是真的跟我有缘,希望能帮到大家。

    先浅浅列一下从我开始系统进行教育写作的这两年给大刊投稿发表的list吧:

    1.《突如其来的新船员》发表于《班主任之友》 (2021 78合刊)

    2.《一场答辩,凝聚班魂》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21 9月)

    3.《毕业季——我们的最后一课》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21 10月)

    4.《专业成长,永远在路上》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21.11月 封面人物)

    5.《环境也育人》发表于《中国教师报》(2022.2.23,第10版)

    6.《我们的心平气和桌子》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22 12合刊)

    7.《一年级可视化育人路径研究》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22 4月)

    8.《以生为本,成集体之美》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22.5)

    9.《当语言伤人了》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22.6)

    10.《蓓蓓的花路》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22.11)

    11《教室里的环境心理学》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23年1、2月合刊)

    12《文明课间这样玩,以生为本助成长》发表于《新班主任》(2023.3)

    13.《共情力修炼三步走》发表于《新班主任》(2023.3)

    另外还有一篇小组合作的文正在《班主任之友》的编审会讨论,一篇文即将在4月的《班主任》杂志发表。

    尝试过往这些刊物投稿或尝试坚持写作的老师,一定知道这些发表的含金量。今天的文章不讨论为什么写,写的意义,这个讨论我在讲座讲过了,得1小时上万字。今天直接一点,就聊聊当我列出这些数字,老师们普遍的两大疑问:平时这么累,你用什么时间写的?到底要怎么写才能入得了这些大刊的“法眼”?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享:

    1.选对刊物,双向奔赴(如何选刊)

    2.做好规划,写好文章(好文的底层逻辑)

    3.精力管理,事半功倍(什么时间写)

    以下正文:

    (一)选对刊物,双向奔赴

    目前德育类的我自己有订阅的几大刊物(不含报纸)是:《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新班主任》《中小学班主任》《江苏教育》《中小学德育》。其中前三本是我经常投稿的刊物,这么选是基于我对自己和刊物选稿倾向的了解。

    1.分析自己的长处:首我最擅长的是写故事、讲故事,情感上头,提笔就来,写大长文。后几本刊物的文章偏严谨的论文样式,并不是我短时间内可驾驭的风格。不提报纸是因为写豆腐块文章对我太难了,我的风格就是宏大叙事的,唯一被报刊录的文章还是怀玉姐姐带着写的,自己往报纸投的一篇没中,不是我擅长的。

    2.分析投稿给刊物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作用多少:前三本刊物对我的写作能力和带班育人能力有直接的提升促进作用。我擅长写故事,但也有语文老师的通病,就是逻辑思维弱,语言不够简练,从故事中提炼抽象的能力仍需锻炼。

    《新班主任》对故事包容性最强,但也要求有逻辑性有框架,要投稿,我就得在口水话里搭框架;《班主任之友》对系统性、创新性要求尤其高,这就要求我不能在带班实践中想啥干啥,干啥写啥,必须要提前做好班级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育人理念,基于此写出来的故事才有中稿的可能。同时,《班主任之友》官网投稿时,每一审都能看见编辑的建议,这些建议的意义不仅在对文章修改本身,更在帮助我提升自己的育人理念,思维眼界;《班主任》的要求就更高了,既要有故事、要有系统性创新性,还要注意行文逻辑,以及语言的凝练。

    3.分析自己对刊物的信度:我主投的这三本刊物确实让我很信服,信服的点在于,三本刊物除了专栏专家约稿,其余的选稿都是内容为王,保证公平,录稿几乎凭的是内容质量而不凭你有多少教龄,多大名气,自己的公众号有多少流量。

    这对从小就喜欢写东西,把每篇文章都看作自己孩子的我很重要,内容为王,我就能放心投,只要“孩子”好,就能被看见,如果没被录取,一定是还有进步空间,我继续找方向,自我提升努力就是,不用想那么多弯弯绕的,这对我太舒服了。事实证明,我也正是在这样纯粹的关系中,被鞭策着写稿质量越来越高,中稿率越来越大,自己带班育人也越来越轻松。

    这就是我选这三本刊物作为主投的原因。其中《班主任之友》跟我最对胃口,是“长辈”也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好朋友”,《班主任》则像一位高标准高要求的严师,我想进步,就要努努力够着它。我努力写稿,稿件和刊物需求对口,最终我和期刊才能双向奔赴。

    (二)做好规划,写好文章

    经过了两年的投稿实践,我发现我所有能在这样大刊顺利发表的文章,都有一个共性的底层逻辑,那就是它们是基于我的育人理念和班级发展规划所写。

    搞清楚这一点很关键,不然你投100篇,天天写,写到天荒地老,也未必能中稿。大刊稿件录用从来看的不是你多刻苦(虽然这也很重要,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不是看你公众号流量有多少,而是你的内容质量。

    搞明白这个事情的契机,其实是听了《班主任》杂志的赵社长来南山的一场讲座。当时很幸运,我所在的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郎老师邀请我作为工作室代表分享交流自己的写作心得和困惑,我当时最大的困惑就是投的稿子总以“不够创新”被退稿,所以我提出的就是关于文章创新的问题。赵社长说答案在接下来的讲座里,那这场讲座真是让我醍醐灌顶, 推荐老师们登录南山智慧班主任平台回看这一期讲座。讲座中赵社长提出了讲故事的四个层次,听完我就明白了目前的瓶颈在哪,自己其实一直在前两个层次打转,勉强到第三个层次。

    讲座有一段话我做了笔记印象非常深刻,赵社长说:

    面对班级、学生的问题,我们经常会去埋头找解决的思路和办法,但这样你永远是救火队员。即使成为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专家,还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的班主任是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研究学生、班级、家庭、自己的基础上,防患于未然,做好前期教育设计,做好预案。

    原来,创新不是单纯指能够在遇到问题时想方设法处理得与众不同,更是指能够研究自己的班级,基于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围绕自己的班“独家定制”促进学生与集体发展的教育活动。

    围绕育人主张创造故事,我很好奇它做成了会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值得试试。

    刚好当时我带的六年级毕业了,接着要带一年级起始班级。于是我在接班前的那个暑假开始去思考自己到底想培养怎样的人,打造怎样的班级样态,寻找自己的育人目标。我还读了不少书,做很详细的班级发展规划,研究学段发展挑战。

    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我也开始了围绕育人理念进行教育实践,依据教育主张创造故事的写作新阶段探索。

    以教室的环境布置为例,一年级小朋友处在形象思维当中,所以呢,我就设计了利用教室布置取代常规说教,基于我的教育主张:帮助孩子达成班级文化的理念认同、养成各种该年段所需的能力,激发孩子自我的教育。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一边做,一边记录班级故事,从一开始的仅仅是布置元素的解读,到后来不断有故事发生在教室里,素材越积累越多,孩子真实的成长越来越多,然后我就抽象总结出了这一篇阶段实践研究《一年级可视化育人路径探索》,这篇文章还被编辑当成范文在这篇公众号里教大家写作,有种作文被语文老师表扬的感觉。证明这确实是编辑渴望看到的系统的创新。

    这之后照这个思路写的文章,中稿率都比较高,从我的发表清单也能看出来。但别看我说的轻飘飘,真正理解它、应用它需要非常深的专业积淀,也需要大量的实践,可能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一个好的师父还得给你引引路。这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是一条走通了就一通百通,格局打开的路。

    (三)精力管理,事半功倍(什么时间写)

    所有跟我交流过的老师对我最好奇的问题,就是我到底用什么时间写。

    首先,我先不谦虚,作为一个情感非常充沛的双鱼座,我确实在写这件事上比较轻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有无限精力去写作,什么时间写,完全取决于我的精力。我做的不是时间管理,而是精力管理。

    在2021年带上一届学生六年级的时候,还没有双减,课不算多,孩子也大了不会每天打架,我每天都能在备课之余匀出时间来写作,加上毕业班了很舍不得,基本每天都能写点随笔日记,记录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到了22年,我重新回到一年级,加上双减,课就不是一般的多了,日更确实做不到,保持着周更的频率。再到今年,开放后阳光体育、社团啥都开了,孩子又小,每天事情多,回家就想躺着啊。

    但为什么我看似写文的频率低了,中稿率却高了呢?我认为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就是上述说的,我找到了大刊录文的底层逻辑了,另一方面,是我很好的管理了我有限的精力:

    1.该休息就休息:在我需要休息的时候,就好好休息,没必要为了日更而日更。充沛的精力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投入教育现场,保持思维活跃,为班级规划适切的教育活动。

    2.保持低频低要求的素材积累:在有限精力下,每一周如果不能保证更文或者在做的事情暂时没有成系统,我就以班级观察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所做的事情,保持家校沟通畅顺的同时,也是积累素材。

    3.抓紧关键写作时间创作:在小长假、或者学生考完试到正式放寒暑假的那两周,是我最佳的写作时间。因为这个时候我的思维保持着一定的敏感度和活跃度,又不需要备课或被其他事情干扰,且班级的所有实践到这个时候都能看见成效了。这时我就会集中创作,根据日常积累的素材片段,系统梳理,形成有思想深度,有创新实践的文章。

    接下来把创作的稿件都投出去,也放假了,如果我依旧想学或者还有任务,我会继续学,如果我想休息,我也不会强迫自己必须要干什么,比如这个寒假,阳完之后我一直咳嗽不太舒服,愣是直到开学前两周才开电脑。但这并不影响我在寒假前那一两周创作的文章,几乎篇篇被大刊录用。现在平均下来,上半年已经实现月均一发表,我只需要继续管理好自己的精力,保持可接受的稳定阅读学习频率,在有精力有灵感的时候(比如现在),再一次梳理总结写作即可。

    所以回到什么时间写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观察你的精力变化,抓紧精力旺盛的周期创作,其他时候保证休息,坚持学习,用心带班,这就行了。

    (四)有此“法宝”,所向披靡

    当然,每位“武林高手”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除了上述这些,其实我也有一个最最重要的写作法宝,如果您能把我这么长一篇文章看到这里,证明真的是有缘,那我就大方分享出来吧,它就是守一份初心,心中有“人”。常常看看班里可爱的孩子们,不忘为何出发,不忘自己选择成为一名老师的初心。

      虽然我现在正在努力探索着如何基于教育主张创造故事,但与此同时,如果打开我的简书,你会发现,我依旧乐此不疲地记录着一些解决不了发表不了的案例,写着看起来没什么营养师爱满溢的流水账。因为我知道,每一种形式的写,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同的作用,因为我始终知道,文章发表只是意外之喜,写作的目的,从来是要带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是我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当我回望自己这些年写的几十万文字,我发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心里,其实就是从这一篇篇口水话的学生案例里开始;总觉得班级精神文化是个很虚的东西,但把班级故事连起来读,我发现,文化立班的过程,原来一直都有迹可循;给特殊儿童写的进步日记,后来因为没招了写不下去了,但也因此推动了我必须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就是在那一年,我带着他的故事参加了班主任技能大赛,突破了认知局限,这才有了后来关于写文章的所有所思所获。

    我一个工作七年就能上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的班主任,写出的其实从来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论文吧,那个封面故事,反而是我所有发表文章里最接地气最朴实无华的一篇。就是我对于自己带第一个大循环的六年成长之路的回顾,里面甚至有很多素材片段是我直接在云笔记里摘录出来的。是那些年坚持的记录让我有素材可复盘反思,是这些年坚持的学习让我稍微有那么点儿能力从这些素材中提炼总结出一个新岗班主任可能的一条成长路径,并把它写成一篇有推广价值的文章。

    没有模板,没有套路,只有一步一脚印真实的成长。

    所以,各位爱写作的班主任老师们,如果您愿意,就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从流水账开始随便写写吧。就从把脑子里冒出的想法直接输出成文字开始吧!即使不去发表,每一篇文章,也都是回忆里有温度的吉光片羽,都是教育生命的见证,只要落笔,就会书写出值得。说不定几年后,您,也会有意外之喜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7【专业成长】打通大刊投稿的“任督二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sm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