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用心培养,孩子想不自律都难。
关于自律,相信很多家长都没少教导过孩子。
什么“自律的人生才自由”;
“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差的是整个人生”;
......
这样的大道理讲了一堆,有时孩子似乎也听懂了,可日常生活中依然改不掉作业拖拉,晚睡晚起,喜欢玩游戏的坏习惯。
为什么不管怎么说,孩子都学不会自律?
培养孩子的自律,讲道理是最无用的方式
其实,孩子能否自律并不取决于他们是否明白道理,而取决于他们是否拥有自控力。
关于自控力,大家一定听过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当一群孩子面对棉花糖的诱惑时,那些能够控制住自己忍耐不吃糖的孩子,长大后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学习成绩都更优秀。
心理学家们由此提出了“延迟满足”的概念:当一个孩子面对诱惑时,如果能控制自己克服困难,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即时满足,那他长大后将更容易取得成功。
其实,自控力并不仅仅是一种延迟满足能力,它还包括你对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欲望的控制能力。
一个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即使明白自律的重要性,也很难做到自律。
对于孩子来说,自控力就像在无形中控制他们的“秘密武器”。却时时处处都在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6岁,是培养自控力的关键期
脑神经科学认为,在我们的大脑中,前额叶皮层的发育和自控力息息相关。
这是因为在前额叶皮层有三个区域,分别控制着“我想要”、“我不要”、“我要做”这三种力量,而自控力正是我们对这三种力量的驾驭。
对于孩子来说,因为每个人前额叶皮层的发育不同, 他们的自控力有很大差异。
有的人天生自控力强,有的人天生自控力差。
即使天生不同,自控力却是一种可以后天培养的能力。
3-6岁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比较愿意和父母沟通、容易改变。
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比孩子进入小学和青春期再管理要容易得多。
4个秘诀,教你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1、有爱的家庭,是自控力的“能量源”
只有父母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到未来可期,而对大人的信任,直接影响他们是否愿意听父母的话并克制自己。
所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孩子的自控力才有发育的土壤。
2、合理的规则,是自控力的“控制器”
孩子的自控力来自健全的规则意识,通过建立合理的规则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同时,在孩子遵守规则时要给予奖励,违反规则时适度惩罚。
让孩子体会到沉迷于即时满足的坏处,和忍受短期困难的成就感,他才能乐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欲望。
3、不断地训练,是自控力的“加油站”
玩经典的“木头人”游戏,当儿子听到“木头人”的命令,就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许动,谁坚持的时间长就赢了。
或者我给儿子讲有趣的故事和笑话,看谁能坚持住不先笑出来。
通过这样的锻炼,孩子慢慢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在幼儿园听从老师的指令,不像原来那么随心所欲了。
也可以用体育运动的方式锻炼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通过对自己身体、体能的挑战培养孩子的坚持力和毅力。
对于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我们还可以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多给他一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地规划控制自己。
比如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让他们通过记录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来达到对自我控制的锻炼。
4、身边的榜样,是自控力的“催化剂”
想培养一个有自控力的孩子,身为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看到父母能够自律、情绪稳定,这才是一个孩子产生自我控制力量的“催化剂”。
麦格尼格尔博士曾在《自控力》一书中写道:
“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拿高分,比个人魅力更有助于领导别人,比同理心更有助于维持婚姻幸福。”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让他自律才是本事。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每一个家长都应该重视的。
因为,一个能掌控自己行为的孩子,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