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个27岁的妈妈因肺癌去世了。她生了一双乖巧的儿女,有一个疼爱自己的老公,婆婆通情达理,家境殷实,可是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得了肺癌?
昨晚做了个梦,六点醒来依稀还记得是关于小时候关于妈妈的一个梦。梦里应该是伤心的,所以六点醒的时候很悲伤,很想去隔壁抱抱母亲,但是太困了,再睡着后醒来只记得这些感受已完全记不得梦里的事。虽然不知道梦见什么了。但是小时候和父母的分离对我的影响很大。自己当母亲后,在养育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让我理解了父母,也深深体会到幼小心灵创伤之后造成的一系列后果。不管是自卑还是是抑郁都很可怕,现如今也证明抑郁已经成为继自卑之后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二大杀手。不良情绪不是简单的不良情绪,在陪伴儿子成长中也勾起我小时候每天都期盼自己生病的记忆。只是小时候一直“事与愿违”,长大了才“如愿以偿”。中医说这是潜伏期,心理学说这是自我暗示。而孩童时代只是简单的想从悲伤中解脱,因为生病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书本和儿子的成长让我深刻的理解和感受着这些前因后果,也让我学会“创伤”的自我疗愈。治病当治本,心病还需心药医,最好的医生是快乐。那些沉在海底的冰山是你看不见的“本”,那些显露在海水表面孩子的闹腾、叛逆、情绪既有它自然生长过程中呈现的必然和规律性,也有那些沉在海底你所看不见的原因的积淀。
所以当了妈妈以后的我,特别能感受到孩子有声和无声的“呐喊”。你根本不知道他空白的记忆中,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言行都深深印在脑中像是播了一个种子般,被一直感受着,决定着,而你完全看不见。你能看见的只是他决定后所呈现的乖巧、叛逆和情绪的控制与失控。比如悲伤的我决定生病。
正因为有了很多的感受、领悟和反思,所以希望如果曾给孩子带过一些不好的感受可以让他尽快的释放。永远都不要认为早期是没有记忆的,不管多小,记忆再模糊但是感受和决定还是会久久存在,直到被推翻。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多多少少对他有点压制,独断专权总是让人难受,所以儿子多多少少莫名其妙都会有些生气的情绪需要代谢。看见我看电视,联想起我曾不让他看iPad,故意的情绪就出来了。有时候我们把这种本来好好的,莫名其妙的归结为孩子情绪化。我管这叫自我代谢,自我排解,自我疗愈。
儿子说他害怕的情绪是从图书馆开始。那个时候正好是晚上,他拿来一本书让我讲,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是他记得我说这个故事不要讲有点可怕,听了会做噩梦,虽然后面讲了其它故事,但是因为我这句话,那之后他才有了害怕的情绪,这是一年多前的事。这一年来儿子经常会说我害怕,我总说不要怕,为什么怕,他也时常提起那个图书馆里的事,我都没有太在意,但是如果引起重视,也许只要还是在晚上同样的地方再找到那本故事书,害怕就不见了。我们今天晚上决定这么做。
爱,什么叫爱?关注,怎样才叫关注。重视、理解…一堆的词。我们也曾经历过孩童时期的快乐悲伤难过爱看动画片爱玩家,也体会过青春期的懵懂和憧憬,感受过生活的五味和无趣,我们也曾经希望被理解。但是我们长大了,现在站在一个理解不了这些曾经出现过的心境和感受的高度了。虽然不理解但是可以认同和支持。认同这时候的孩子只想玩,只想闹,只想探索发现,认同再长大以后就是想要谈恋爱,支持和引导他正确体验和感受生长规律所展现出来的情绪、心境和爱好。认同了就不会吼,不会歇斯底里,好好感受着这份简单和快乐。
回到故事的开头,也许27岁因肺癌死去的母亲,她的病因和童年有关。也许无关。但是照顾少年儿童的身心灵健康这句话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身体、心灵、灵魂的健康是一个重大的工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