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闭症
自闭症患者,充耳不闻也这么难。。。

自闭症患者,充耳不闻也这么难。。。

作者: 椰菜君 | 来源:发表于2019-12-07 05:08 被阅读0次

    椰菜君小时候上学,那是“两耳只闻窗外事,一心不在圣贤书”。老师抓狂之下,唯有频频讲述“毛老人家年轻的时候在城门口读书,练得车水马龙之声充耳不闻之功,所以成就大事”的轶闻,以求劝得顽童醒悟。无奈椰菜君四出搜寻,终不见一座城门,学习毛老人家光辉事迹的努力只有作罢。当然,此后在和太太斗智斗勇的艰难革命历程中,也逐渐习得了这个“充耳不闻“的“高级”技能。

    之所以给“高级”打个引号,是因为“充耳不闻“其实是我们的本能之一。

    耳朵一刻不停地在接受声波,但大脑却有办法把耳朵发来的信号屏蔽掉;并且这不是简单地拔网线,而是设立一堵“访🔥墙”,只接受和处理需要的声音信号。

    比如,老婆啰啰噪噪,你大可以做倾听状,其实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大脑丝毫不受干扰想的都是波大不穿衣;但若是老婆突然作河东狮吼,你的大脑就会即刻感受到并且迅速进入逃生模式。

    这个“充耳不闻”的生理基础存在于丘脑。耳朵发送过来的信号,会被丘脑先行过滤,只有大脑想要听到的信号,才会通过。

    但这么一个本能的功能,貌似在许多自闭症患者那里缺失了。人们猜测,进入他们耳朵的各种声音,被不加过滤地,或者不怎么过滤地,传给大脑。大脑收到这么多信号,自然是动不动就一惊一乍。体现在外部,就是患者对声音高度敏感。普通人不以为意的嘈杂声,对自闭症患者可能不啻于雷闪电鸣,以至于无法安宁,或是被恐惧所压制。

    2016年的时候,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研究了X染色体上的PTCHD1基因。约1%的自闭症患者缺失这个基因,主要症状是ADHD,还有睡眠障碍、攻击性等。 但人们并不清除这个基因到底有什么样的生理功能。

    通过老鼠实验,这些研究者发现,只要丘脑缺失PTCHD1基因,老鼠就会表现出过度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惊醒等ADHD症状。 这是因为,PTCHD1基因的产物是一种细胞膜表面负责传递信号的膜蛋白;而丘脑特别需要这个膜蛋白来维持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和处理。

    在不久前发表的后续研究中,这些研究者发现,在安静的环境下,丘脑缺乏PTCHD1基因的小鼠能和正常小鼠一样,对一个特定声音做出反应。但如果同时施加几种不同的声音来干扰,正常老鼠丝毫不觉得为难,但这种小鼠就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的结论是:丘脑缺乏PTCHD1基因,导致小鼠不能过滤掉干扰声音。

    换句话说,这些小鼠,天生不能”充耳不闻“。之所以表现出类似ADHD的症状,是因为它们的丘脑失去了”防🔥墙“功能,大脑持续受到各种声音的轰炸。

    这样看起来,缺失PTCHD1基因的那些自闭症患者,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不能对环境噪音”充耳不闻“,因而表现出以ADHD为主的症状,当然也不容易入睡、容易焦躁了!

    那么有什么法子补救呢?

    说起来真是非常遗憾,虽然他们早期发现了一种叫做EBIO(1-ethyl-benzimidazolinon)的化合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地缓解这种小鼠的ADHD症状,但毒性较大而不能作为药物使用。在最新的研究中,他们有所进展,发现如果同时再使用一种叫做莫达非尼(Modafinil)的上市药物,这种小鼠就恢复了正常的“充耳不闻”能力,不再受噪音的干扰,也不再多动。

    但是EBIO还不是药物啊!所以目前缺失PTCHD1基因的自闭症患者还只能等着。哪天研究者找到一种能够替代EBIO的药物,也许就是他们获得治愈的那天。

    参考文献:

    https://www.spectrumnews.org/news/drug-combination-mutes-sensitivity-to-noise-in-autism-mice/

    Combinatorial Targeting of Distributed Forebrain Networks Reverses Noise Hypersensitivity in a Model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Neuron. 2019 Nov 6;104(3):488-500.e11.

    Thalamic reticular impairment underlies attention deficit in Ptchd1(Y/-) mice. Nature. 2016 Apr 7;532(7597):58-6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闭症患者,充耳不闻也这么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vy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