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身家280亿的网易前高管:生12个娃,现实版一夫多妻》的文章在网络疯传。
事件主人公叫徐波。据说,是个游戏天才,互联网新贵。
只有初中学历的徐波,24岁加盟网易,一手开发了80后的集体青春回忆《梦幻西游》。
在2017年IT大佬收入排行榜上,徐波以285亿元资产位列第九。
但这个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生赢家,却没有被网易承认,网易公司特地发表了声明:
徐波怎么就让网易避之不及了呢?
了解其人之后,你就知道网易简直太客气了。
如果你一直不理解“反智”这个词的话,看看徐波微博(煮老师,后又更名)的发言就明白了。
比如,他觉得女性唯一的意义就是“生小孩”。
只有把自己当成生育机器,在家相夫教子,才能获得丈夫的宠爱。
比如,他扬言读研的女孩下场是:
“断子绝孙、养草包男、嫁给送快递的。”
再比如,虽然目前已经有12个孩子(还不算已经怀孕,未出生的小孩)。
但我们的徐波老师仍然不辍地常年在微博里寻求女友。
还给女性全体按照严格标准,依据五官、胸围来一套打分制。
划分出1-10分的女人:
你能想象到,这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男人说出的话吗?
身为男人可以从社会角色中不断打怪升级,但女人,在徐波眼里,就是生殖机器。
靠事业、学历、技能在职场突围?对不起,这是上不了台面的!
在之前的《奇葩大会》上,高晓松对一个富二代选手说:
“我们要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不能要自由的时候把西方那套拿出来,要钱的时候把东方那套拿出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做人不能玩“双标”。
徐波就是标准的男权双标癌,自己和所有男性可以出去找小三、玩女人。
但自己的妻子和广大女性要忠于男人,在家好好生孩子就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徐波不但这么说,自己也是身体力行。
他找到的原配妻子“三妞妈”,在他眼里就是个实打实的八分美女:
“三妞妈”曾是“二妞妈”,生完三胎,才晋升为“三妞妈”。
不但如此,徐波不仅仅被她的美貌所折服,更被三妞妈的女德所折服:
曾经那个被人嘲笑的屌丝,因缘际会地站上时代舞台。
如今在游戏世界赚得盆满钵满,报复性地试图将游戏世界的理想国,搬进自己的现实生活。
金钱、美女、一夫多妻......
还利用自己的拥有了财富和话语权,进行男权癌的反智教育。
这不是愚昧无知,是坏。
我们丝毫看不出徐波对妻子的爱。
“三妞妈”对徐波来说只是个“高级货“。
高级货高级吗?
不高级的,因为她始终是货,变不成人。
这就意味着,倘若徐波从富豪神坛跌下。
我不确信“三妞妈”会不会立即转身。
但徐波本人,肯定只会想着保全自己。
也难怪连网易这偌大的公司也坐不住了。
不想被前员工玷污了门面,损毁了企业的价值观,厉声道:
“清朝亡于1912,至今已106年了。”
不尊重情感和爱情犹可恕,那可能只是个渣男。
但是言论荒谬,物化女性,教大家跪舔男人,那简直是人渣了!
七十年前,作家萧红曾经感叹道:“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七十年过去,女性的天空好不容易高远了一点点,却有人试图再次把它拉低,把女性的羽翼剪掉。
很长时间里, 我一直以为, Ayawawa这种人是少数,明目张胆的女德邪教都很容易被打倒。
但没想到的是,这样践踏女性价值的人到处都是,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的男权癌包装得连广电都过审了。
没错,我说的就是被专栏作家侯虹斌称为:
一部歌颂男为天、女为地,女人再强也翻不了天、夫为妻纲的封建伦理道德剧的《娘道》。
没生出儿子,主动要求休妻
见丈夫没怪罪表示尽早生出儿子报答
《娘道》以民国初年为背景,围绕孝兴大户人家隆家,讲述了瑛娘和她五个孩子的故事。
为了给丈夫延续香火,瑛娘连女儿的名字,都叫招弟、盼弟、念弟。
孩子出生难产,产婆问瑛娘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瑛娘斩钉截铁要保孩子,她说:
“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给继宗生出儿子!”
内容这么狗血,可能是整部剧都是在按简介走:
“娘之道,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
整部剧都是在为“男尊女卑”和“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高歌颂德。
导演对这些内容解释说:
“这个作品就是批评封建糟粕的,只不过是还原那个历史阶段实际存在过的弊病,在此基础上写故事而已。”
但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只想要儿子,忽略女儿的母亲、卑微至极。
毫无自我的儿媳以及谈不上有任何尊严的妻子。
无论怎样不公的经历落在女主身上,她都毫不反抗。反而站起来成为男尊女卑等腐朽思想的坚决维护者。
《娘道》就如网友定义的那样:就是一部中老年恶婆婆的“玛丽苏”!
一位知友总结得更精辟:
我就针对所谓的民国背景局限性说一条,民国的时候,红军提倡婚姻自由、离婚自由、女性不裹脚、女性要读书。
结果江西大把女性,上到中年妇女,下到童养媳,都跑去参加红军。
当时红军可还是共匪,到处都有共产共妻的谣言,甚至还有很多为了不让老婆离家而杀妻的案例。
然而这帮不识字的女性还是站了出来,只为了能过得更好,她们的反抗不比所谓的现代女性差,甚至更英勇更坚决。
不要拿民国的招牌,给真正的民国女子抹黑。即使大家都不看样板戏,也别忘了红色娘子军是真的存在过。
现在是2018年,于正的《延禧攻略》里,时代背景是清朝。
女主魏璎珞在跟父亲的长年斗争中都已经滋生出男女性的平等观念,男女关系里的权利争夺了。
我们能看到,她深得皇上独宠,不是因为她年轻漂亮,也不是因为她聪慧伶俐。
这两类兼备的佳丽,在后宫并不少见。
她抓住的是不把皇上当皇上。
不把男人当男人。
创造出了和弘历超越阶级、超越性别的平等对话窗口。
敢把腰挺直了做女人,自然不会比男人矮一头。
这让我想起了美剧《使女的故事》。
可能,女性作为生育机器的日子离我们并不遥远。
《使女的故事》在去年的艾美奖上直接斩获了:剧情类最佳剧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奖......
这部剧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警示作用。
故事讲述了地球环境因为长期的污染而进一步恶化,人类自食其果。
人类感染了疾病导致无法生育。
人口出生率一度降低,婴儿存活率只有20%。
然后就出现了一个信奉男权和神权的国家——基列国。
在这里,女性不能工作,不能阅读,不能自由恋爱。
下等男性没有求偶和结婚的权利,更不可以搞同性恋。
一旦违背了这些政策,就会被绞死......
一部分依然具备生育功能的女性,会被强行抓走替指挥官生儿育女。
沦为一群生育工具。
她们会被先安排到“感化院”接受洗脑和虐待,学会轻贱自己,并成为一个合格的子宫;
她们不被允许谈论新闻,只能分享购物琐事,赞美主;
她们每次服务主人家时,还被安排提前沐浴清洗,活像上油锅前需要清理的食物。
剧中形容她们为“长着两条腿的子宫”。
社会地位大概仅高于妓女、罪犯等不为社会所容之人。
《圣经》中早存在这样的事情:
雅各和他的两名妻子拉结和利亚,以及他们的两个使女。
四个女人服务一个男人,生了十二个儿子。
使女不能拥有她们的孩子。
基列共和国正是借着这段故事,为那些荒诞过分的行为正名。
如果有人反抗,轻则殴打电击,重则砍手挖眼,甚至会被处以石刑。
男人们就幸免于难了吗?
不久后,男性们也开始被三六九等分。
他们绝大多数也失去了选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什么基列国会变成这样?
其实基列国成立之前,这里的人们和我们过着一样的生活。
但就像温水中的青蛙那样。
在女性的社会地位中,人们一次次的妥协,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熟悉吗?这部剧振聋发聩的地方就在于:
很多剧情,是真真实实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日常啊。
作者阿特伍德在1999年就曾经说过:
“切记,在这本书中我使用的所有细节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换句话说,它不是科幻小说。”
即便它是科幻小说,你也会发现,现实往往会比电视剧更惨烈。
还记得中科院骨干级博士孕妇之死吗?
2015年底,妊娠26周的杨冰入院治疗。
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多科室联合抢救无效死亡。
她曾经怀孕过,而且是一次危及生命的孕产史。
医生明确告知不能再怀孕了。
但医生建议不能劝阻这个女子肩负的怀孕使命。
2015年的怀孕,杨女士除了先兆子痫。
还碰上了可怕的动脉夹层(发病率十万分之一)。
她在医院重病,疼得死去活来。
连打了11个电话,丈夫居然都没接到。
直到她打了家里座机,他才醒来赶去医院。
是什么令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博士冒着生命危险怀孕生子?
是她深爱的丈夫!
男方知道自己妻子曾经有过“先兆子痫”疾病。
他也知道那次怀孕很可能会夺走他妻子的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位丈夫脑中,妻子的生命与孩子,孰轻孰重。
他会怎么选?
他当然爱妻子,但是,他更想要孩子。
他是三代单传,除了三个姐姐只有他一个男人。
家中是要有皇位要继承吗。
一个他深爱的中科院骨干级博士不如传宗接代重要呢!
站在生育的角度看待两性关系。
这事听起来荒诞夸张,但真实得令人心寒。
在这个高呼男女平等的时代,女性作为生命的孕育主体。
在付出更多的情况下却在两性关系中处于绝对的弱势。
在纪录片《生门》中,你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女性。
比如夏锦菊。
第二次怀孕,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手术的风险很大。
孩子分娩后她开始大出血,瞬间损失1000毫升的血量。
想要止血只能摘除子宫。
但夏锦菊希望保住自己的子宫。
因为她觉得自己还年轻,不能就这样断绝了生育能力。
是的,为了孩子,命都可以不要。
医生都说:
真正带给夏锦菊死亡威胁的并不是她本身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而是她想要为了生育保住子宫的执念。
这个手术,夏锦菊一共输了6000毫升血。
相当于身体全部的血换了两遍。
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夏锦菊最先想到的还是保留自己生育的功能。
因为这样自己才算是个女人。
如果杨冰的事是让人心疼,那么夏锦菊的事也就是让人心凉了。
躺在手术台上,别人要给自己争取最大利益那是人性。
作为女人,竟然也会觉得自己的子宫比生命更重要。
将生育是女人的天职和义务作为人生准则。
千百年遗留的文化糟粕,其毒害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得多。
也许有人觉得,不就是一部电视剧,一两句言论,至于吗?
你不信,我不信,但真的还是会有人相信,会有人认可。
男权癌的可怕之处,不在于那一部两部,一句两句。
而是它无处不在,并且时时刻刻在侵害着女性。
当俞飞鸿被作为知识分子的许知远问:怎么看待男权社会现象。
俞飞鸿保持端庄,淡然回应:
“女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认清这个事实本身,我不会轻易地喊女权啊,我认为在精神世界上,不管男女一定是平等的。”
这种淡然地看待年龄、男人、婚姻的心态,才是新世纪女性应有的心态。
那些时刻抱持着男子为天,对待伴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婚的女人活成了什么样?
恐怕从她们自愿纳入男权癌评价体系的那一刻起,她们就注定要被侮辱与被伤害了吧。
我就见过这样的姑娘,感情大过天。
把伴侣视为今生唯一,全部心血扑在这个男人身上,卑微可怜。
最终换来的却是出轨、分手、离婚。
把工作弄丢了,身体搞垮了,心态彻底崩了。
当一个女人尝试把男人拴在自己身上的时候。
其实她拴住的是她自己。
或者说,她拴不住任何东西。
因为她把所有的快乐都寄托在别人身上。
人一旦交出自己对幸福的掌控权,她的人生注定是悲剧了。
这些或近或远的故事走在回答我们一个问题:男人真的比女人好吗?
并不是的,人就是人。
女人活着的意义,不应当是个工具,不应当是男人的附属品。
她也应当和男人一样,首先是个活生生的人。
但就是有人不把女人当人。
那些教育女人外卖都是不检点的“女德班”;
那些号召女人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的讲师;
那些在道德的边缘若即若离,在法律的禁区疯狂试探的“徐波们“;
还有那些为他们的荒诞观点赞、叫好的人......
这些人把现代文明的遮羞布扯下来,赤裸裸地展现给大家看。
会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去追随。
但我相信,也有更多人,会像最后的使女们,选择反抗。
选择放下手里砸向同伴的石头,剪掉自己耳朵上的标签。
去追逐真正的自由。
杨绛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男人跟女人应该是惺惺相惜的,谁也不比谁优越,谁也没有必要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各自在不同方面发挥着不同作用。这样阴阳才平衡。”
这就是我们追求的、高级的女权。
既不妄自菲薄,又不恃才傲娇。
我们努力生活,独立自我。
不是为了非得和什么斗争。
而是为了更好地活出自我。
马斯洛说,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
除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
还需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我们在社会里,读书、学习、成长就是为了获得更平等的社会地位。
为了摒弃一些天性使然的偏见。
得到异性也有的。
哪怕刚开始并不多的人格尊重和自我实现。
-------------
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合作请私信~谢谢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