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疾病的新视角——内共生

疾病的新视角——内共生

作者: 目童_f97b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23:05 被阅读0次

内共生可是生物进化的关键一步。可以说,没有内共生就没有现在的人类。

疾病的新视角——内共生
故事是这样的

在上亿年前的某一天,细胞吞噬了细菌。吃进去不要紧,这两个小家伙还“搭伙过起日子”且和睦相处。随着亿万年的进化,细菌慢慢就演变成了细胞里的关键物质:线粒体。

我们知道,细胞生存和复制都需要能量,而线粒体就是能量来源。线粒体可以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这些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形式:ATP。生命才有了能量。随即细菌得到了营养,又把营养变成了能量来供应细胞,这就是内共生。

疾病的新视角——内共生
打破内共生就会带来很多病,如果可以巧妙地利用和恢复内共生,也可以让很多病得到缓解或治愈。

那人体哪些部位有细菌呢?

我猜你肯定会说,肠道、口腔、鼻腔、皮肤、阴道,甚至上呼吸道都有细菌。但是,最新研究表明,健康人的血液里有细菌、眼睛表面有细菌、女生的输卵管、子宫和盆腔里都有细菌。甚至在以前咱们认为绝对无菌的大脑里,现在也发现了细菌。而且这些细菌并没有影响到人的健康。

疾病的新视角——内共生

那人体有多少细菌呢?哈哈可以用不计其数来回答。

情侣间一次接吻就可以交换8000万个口腔细菌。然细菌最多的是肠道内,有上千种,总数大约100万亿。这个数字是全球总人口的1万3千多倍。如果把这些细菌一个挨一个地排好队,总长度可以绕地球两圈。既然人体内有这么多常驻细菌还可以和平共处,那么人和这些细菌从来就不只是敌对关系,而是内共生。

疾病的新视角——内共生
人给细菌提供了营养和生存环境,但是细菌也不“白吃”,它会从几个方面反哺它赖以生存的人体

首先是免疫屏障,每个部位的细菌都有领地观念,也就是“这块地儿我占了”,其他的细菌或者微生物别想来捣乱。这样,间接地保护了咱们不受有害菌的感染,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免疫屏障。比如,小白鼠的眼结膜上“驻扎”着一种细菌——乳腺炎棒状杆菌。这种细菌不引起任何症状,但是它可以刺激白细胞在眼泪中释放杀菌物质,这样就可以抵御其他引起结膜炎的有害菌了。

其次,细菌会合成化学物质,帮助人体完成生理功能。比如5-羟色胺是让人产生快乐的物质。但是你一定想不到,人体自身合成的5-羟色胺只占总量的5%,另外95%是由细菌合成的。

最后,细菌培养出了强大的人体免疫。比如肠道。为了和细菌作战,人体给肠道配备了最王牌的部队。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细胞集中在肠道,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B细胞;还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球蛋白A(IgA)是由肠道制造的。可以说肠道是人的免疫系统和细菌作战的最大战场。不停地斗斗斗,打打杀杀,这个过程就像不停地给咱们“打疫苗”,锻炼咱们的免疫力。没有对抗就没有和平,这是生物界的规律。

疾病的新视角——内共生
打破内共生就会带来病

很多药物包括化疗药物、抗生素,很多食物包括糖,都会干扰内共生。

首先,细菌移位会带来病。也就是说,细菌跑到不该去的地方了。细菌如果在它应该待的地方,就是正常菌,或者不会引起严重的问题;如果细菌跑到其他地方,就会变成有害菌。比如,关于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病人的研究表明,在这些病人的大脑里,发现了牙周炎的细菌和一些引起口腔溃疡的白色念珠菌。这些菌在口腔里不会引起大问题,但是如果移位进入大脑,那就有可能带来老年痴呆症。

其次,内共生被打破,有害的微生物就会趁虚而入,这样也会带来病。刚才提到的免疫屏障的最大作用就是阻止其他的微生物来捣乱。我们把免疫屏障就当成“常驻部队”,有时候咱们用抗生素把常驻部队都杀死了,那“土匪”就该捣乱了。哈哈。举个例子,大脑细胞完成信号传递功能,涉及到主要20多种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中很多都是由肠道细菌参与合成的。如果肠道菌群紊乱,就会引起精神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闭症等等。

那怎么重建或者恢复内共生呢

疾病的新视角——内共生

建议一:少用抗生素

如果不是严重的或者关键部位的细菌感染,就少用抗生素。能不用最好不用,如果必须用,也要到医院咨询完医生再用。(因为抗生素是对内共生破坏最大的药物)

建议二:别太干净

很多孩子特别容易过敏,有时就是我们过多干预导致的,其实孩子不如从小多和微生物接触,就可以培养出多样性和稳定性更好的肠道菌群。长大以后免疫力反而更健全,且不容易过敏。

建议三: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比如苹果、梨、魔芋、黑麦、黄豆、青豆、枸杞、石榴、椰子、冬菇等。不想胖就少吃糖。因为糖阻止了拟杆菌的定值。而拟杆菌就是让你变瘦的“瘦菌”。

疾病的新视角——内共生

相关文章

  • 疾病的新视角——内共生

    内共生可是生物进化的关键一步。可以说,没有内共生就没有现在的人类。 故事是这样的 在上亿年前的某一天,细胞吞噬了细...

  • 10《内共生:认知疾病的新角度》

    一、什么是内共生 1.内共生是生物进化的关键一步,没有内共生就没有现在的人类。 2.真核细胞里的线粒体是由细菌演化...

  • 重新认识疾病(三)

    上一篇文章,通过从总结学习薄医生的内共生和免疫,两个方面,重新梳理了对我对疾病的认识,可是光从疾病发生的原理机制,...

  • 2.25 《复杂性思维:重塑理解世界的思维框架》 张江

    内共生理论-超级生命体通过相互共生可以形成更高层的生物体,内共生导致了层级结构的产生 竞争与合作:合作-组织形成/...

  • 学习笔记 2(10)

    薄世宁:也许没有人能陪你走完一生,但是细菌可以。所以,请善待内共生。 今日学习医学通识五识讲第2章疾病的原理,10...

  • 《医学通识50讲》第10讲读后感

    这一讲阐述的是:内共生是认知疾病的新角度。 我们人体内部天然存在着很多各种各样的细菌,而这些细菌也和人体的各种机能...

  • 思考与行动—10丨内共生:认知疾病的新角度

    思考题 因为饮食当中的抗生素还有农药残留,现代人体内已经很少有寄生虫了,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为什么? 是好事...

  • 2018.10.4袁家村游

    农村中的新视角,致富与农业

  • 游戏力 第十三章

    1、游戏力看来建立规则的新视角是什么?什么比规则更加有效? 建立规则新视角:冷却自己,联结,沙发会议而非冷处理,游...

  • 新视角

    星期六去婆婆家,一路上顺着车窗,看见田里还有少许的稻子没有收割,黄澄澄的,甚是喜人。杨树叶子黄绿相间,野草也接近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疾病的新视角——内共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zd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