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382285/8e0fc053c013846c.jpg)
有一句话很恰当:为了贯彻或是说服,表达主旨的语言必须简约易懂,以便人们能够记忆并且身体力行,但是简洁的形式又在一定程度上折损了原意,造成误解甚至曲解。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历史,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现象,更不用说附加了写史出资方的情绪,社会普世情怀的渲染,真实的历史事件的远遁,无从考究,已经像是一包熔化的火红钢水,仔细升降到合适高度,找准了底下的模子,缓缓倒入,把世人仰慕的干将莫邪,闪着寒光般呈现在人们面前,惊叹,夸奖之余带着满足,自豪般的惬意,给自己对历史的了解画了一个满意的对号。
好像人们很早意识到了这一点,回溯到春秋,已经有专职的史官,陪伴君王左右,记录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争取能够忠实记录发生的事件,“眼见为实”,希望在最大程度避免更多的附加值。《左传》中一出很精彩的记录是“崔杼弑其君”:权臣崔杼杀死齐庄公,可贵的是世袭的史官职位同样传承了史官秉承“忠于真实”的使命,当初记录这一句话的太史哥哥被杀,两个弟弟接替,依旧被杀,好在崔杼及时打住,历史在记录事件本身的同时,又多了浓墨书写的一笔。
沉迷于历史的故纸堆里苛责历史学家,显然不是我该做的事情。“史海沉钩”不是挖出那些诋毁光鲜的形象的事实,让人们像墙头草一样再次从一个极端倒向另一个极端。那些不为世人所知,不敢被世人所知的遮遮掩掩,想必还应该有这么一些作用:仰望推动历史进步的闪耀群星时,最最认可的应该简单朴素到尘土里的正义和理性同时获得拷问,多少解释选项在徒劳中牵强为进步,使命,责任,正义,公平。
攻占拜占庭一节紧随发现太平洋的探险,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把它安排在第二章。历史在行进过程中,把冒险位列第一位,我是说一伙强盗,无赖所组成的“敢死队”在穷途末路时的“孤注一掷”成就了对太平洋的首次发现,毕竟被视为蛮夷鲁莽之下的意外之举,多多少少是人类挑战大自然,无拘无束的外延扩展,那么开疆拓土的攻占,更多地体现了内在的入侵,以及连带对文明,人类自身挑战,因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同类之间的一种折衷,决定,这个远远比向外的扩展困难得多,难度在于需要和精神,智慧做斗争。
感谢茨威格运用神奇的笔法给人们再现了攻占的艰辛:坚不可摧的城墙,难不倒苏丹穆罕默德聘用顶级工匠的制造的臼炮,搬运臼炮抵达拜占庭城下,更是让人们想起建造金字塔使用滚轮的物理创举;可以让船只翻山越岭,可以催马向前,亲临一线鼓舞士气,如果,我是说如果,这些明目张胆的行为在彰显志在必得的决心,那么一手签订和平条约,一手亲自切断拜占庭的水上要道,则是在计划之中,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重要一步棋。
种种掩盖在雄心,野心下的不择手段是如何在夜晚大理石高耸的殿堂踱步中,从往日笃定,熠熠发光的双眸中锁定,又是在如何在不为人知的局面下悄悄进行。冰冷,坚硬,注定是“不为所知”所应有的秉性。
那两个字“利益”突然冲到了我眼前,撞得我生疼,我以为它是单单属于站在风口浪尖的君王,权臣,贵族的特权。突然间,犹如关在笼子里忧郁转圈的的猛兽,在满是锈迹的锁子被铁锤砸烂的一刻,立即颈毛树立,两眼血红,尖牙凌厉,怒吼着冲出笼子,扑向猎物。茨威格毫不犹豫地记录了来自苏丹穆罕默德的这样一条臭名昭著的命令,丝毫没有担心损害伟人形象的顾虑。一段可怕的承诺以父亲,弯刀的名义诞生“他的军队在夺城后又三天不受任何限制地实行抢劫的权利。城墙之内地一切:家什器具,财物,首饰和珠宝,钱币和金银以及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属于胜利的士兵。”茨威格使用极简略的篇幅描写入城的士兵,其实单单大胆命令的说出,已经可以展现出相比于事件本身卑微得多的惨烈景象:那些杀红了眼的士兵,把大串的黄金,珍珠挂在沾满鲜血的脖颈,美酒琼浆从贪婪的嘴边流出,污染着破碎的战袍,对女人的占有让他们可以把胳膊拐弯,对男人和老人,他们的胳膊举起坚挺的长矛,对华美的艺术和文明的破坏除了源于和金子的比较,更多的却像是泄愤的快感发泄,除此之外,没有更让人觉得合理的解释。
重大事件总有它独特的划时代意义,人们津津乐道推动人类文明车轮滚滚向前的同时,给与了生灵涂炭的一声惋惜,牺牲底层人民利益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和安排,反过来看一下底层人民,他们接连不断作为“人肉掩体”挺进时,在胜利的旗帜飘扬在城头,“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时,那种首先被压迫在最下面,之后犹如放开的弹簧一样,蹦出了最高度的野蛮,只得到了零星的关注。如果说英雄人物的壮举或是阴险还可以用背后纯粹,单一的“利益”所解释外,底层人民扭曲的前后一直是难以面对和回答的。那些很少或是不为人所知道的事实,是不是天地间最难解释的,正义,理性在它们面前统统如湖中丢弃石子后的涟漪,随着波纹的散去,起码的解释也失去了必要的底气。
现代密码学从人类历史中借鉴了“不为所知”的威力,演化成从加强密码强度到延长破解时间的战术,在入侵者竭尽全力解密成功之前,所发生的均已结束,正如穆罕默德的一句名言“如果我的一根胡子知道了我的计划,我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拔掉”。那些麻痹拜占庭的炮火,掩盖的是翻山越岭的船只,那些看上去诚心诚意的和平条约,只是欺骗对方的手段,那些冒死的士兵,同样在内心“不为所知”的境地中扮演了牺牲品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不为所知”只要在极短时间发挥作用,就足以撬动沉重的历史车轮改变轨道,而这也是历史人物在短暂生命周期内所追求的。
今天的人们,为“正义”“正名”,给“理性”“解释”,给“公平”“据理力争“,均是解释几千年的“不为所知”中自我安慰的缩写,君王到黎民,车轮滚过的瞬间,他们倡导的只是当时的“不为所知”和留给后人继续的“不为所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