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话“广济五杰” ——读王卫平先生《尊师重教的遐想》有感

闲话“广济五杰” ——读王卫平先生《尊师重教的遐想》有感

作者: 楚天皓月0713 | 来源:发表于2020-01-05 16:59 被阅读0次

                            闲话“广济五杰”

                    ——读王卫平先生《尊师重教的遐想》有感

    湖北省武穴市(原广济县)民国时期“广济四杰”居正、饶汉祥、郭泰琪、刘文岛为大家公认和所知:

    后人为了纪念尊师重教的张导民(曾任湖北省私立大公中学【武穴市梅川高中前身】校长、国民政府广东省财政厅长等职)于2005年设立“导孝基金会”;

    武汉大学教授周迪荪,子承父志不顾高龄每年乘长途车从武汉来武穴颁发“周颂万奖学金”;

    武穴籍外地和本地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和私人老板每年自发的资助武穴市教育事业上千万元;

    教育志愿者相关协会为寒门学子捐资捐物、关爱心理健康;

    一心为村民争取教育权而”算计“教育局领导的村官

    一幅武穴市各界人士尊师重教的画面跃然于面前,更重要的是,王卫平先生在文末关于广济第五杰的感慨”......有能如此倾心尽力开百年风气,尊师重教,福泽家邦的善举,说他是广济一杰,又有什么过誉?“除了真情流露,更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那么,做为普通平民百姓,如何扮演好自己”广济第五杰“的角色、为武穴教育事业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呢?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我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教育这件事,怎么讲呢?如果财力和精力允许,可以像王卫平先生文中的主人公们那样为教育事业出钱出力;如果”出钱出力“的条件不成熟,那尽最大可能做好教育好自己子女这件份内事,何尝不是在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在此,分享一下我这个普通平民人家里几个”广济第五杰“的事迹,供大家饭后茶余打发时间,亦希望对大家在教育子女这件事上有些参考价值。

    一、家庭基本情况

    比较有武穴特色的组合:爷爷奶奶+妈妈留守武穴陪伴小孩读书;爸爸在外地工作,逢时过节才回武穴。

    二、小孩学业情况

    两个男孩子(儿子和侄儿),儿子大侄儿半岁,都在武穴市小桥小学上四年级同班,入学以来每次考试儿子可以稳定在年级前十名,侄儿稳定在班级前十名;除此之外,儿子去年获得了第十届蓝桥杯青少年编程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在2019年年底第十一届蓝桥杯湖北赛区预选赛中,侄儿也获得了二等奖,两个小家伙都拿到了晋级湖北省决赛的资格。另外,两个小家伙在象棋、书法等方面也有些爱好。

    三、我家的”广济第五杰“们

    目前来看,两个小家伙成绩尚可,主要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教得好,但做为家长,做为隐形的”广济第五杰“们也做出了各自应有的贡献。

    1、爷爷

    居功至伟,甘当孺子牛。老人家不顾70岁高龄,每天骑三轮车往返老面粉厂和小桥小学接送两个小家伙,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并且每天督促两个小家伙做作业并批改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家庭作业(这一点得到班主任查老师多次表扬),老人家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年纪大了,小家伙的作业有的拎不太清,但他有自己的办法:将两个小家伙做完的作业放在一起对比,答案一样的默认是对的、不管;不一样的,让两人讲各自的理由、相互求证,就这一招,居然一直管用。

    另外,老人家虽然读书少,但爱看书和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前年69岁生日,出于勉励他永葆“不服老”状态送他一本《褚志健传》,欢喜得很。老人家的言传身教对两个小家伙影响是直接的、看得见的。当然,学习要劳逸结合,老人家会有限制的让两个小家伙看电视和玩电脑,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其他三个电视剧都看过了,历史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都带两小家伙看过。

    最后,补充一点,每年夏季,吃完晚饭从老面粉厂步行到到江堤“荡坝”遛娃是老人家乐此不疲的事,有时还会带上篮球,爷孙三个融入广济时光公园篮球场上跳跃的人群中,然后带着一身的汗水和疲惫回家冲凉和一夜酣睡。

    2、奶奶

    任劳任怨,当好营养师。在经济不是特别富裕的情况下,体弱多病的奶奶每天想方设法的做两个小家伙喜欢吃的,每餐能保证见到荤。在奶奶的调养下,自小体弱多病的儿子健康茁壮成长,只是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两个小家伙的嘴被奶奶做的饭菜吃刁了,活脱脱的两个嘴刁精,做客或到外面吃饭,好多菜都嫌不好吃。

    3、妈妈

    言传身教,身边的好榜样。妈妈每天早晚接送儿子,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更重要的是,坚持学习,给两个小家伙树立了好榜样。非财会专业背景,人到中年,工作和生活两头累,居然先后考取了会计从业证、初级会计师!2019年两个科目每科仅差2、3分而没通过中级会计师考试,2020年铁了心是要一举拿下中级会计师的。学习过程之艰辛,自是冷暖自知。

    尤为重要的是在备考过程中,妈妈创造性的和儿子达成了”双向监督“的共识,如果妈妈哪天没看教材或教学视频,儿子有提醒和督促的权力。身边的榜样如此拼,两个小家伙自是也不敢太放松。

    4、爸爸

    最后,我,怎么定位呢?应该是两个小家伙学业上的精神导师吧。我生性比较驽钝,但自小笃信”穷人家的孩子只有多读书才有出路”:1999年大学毕业,后来边工作边备考,2006年考了工商管理硕士(MBA),这些经历(包括小时候从武穴市廉贞寨山腰上”长途跋涉“步行到杨二岭小学、连山中学求学的往事)在爷爷奶奶的唠叨中已深入两个小家伙的脑海;2019年6月又考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证书(PMP证书,这个考试过程和两个小家伙有交流,戏称为”拍马屁“证)。

    为了做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可能,差不多每隔十年在学业上折腾一下,窃以为这些经历对两个小家伙某种程度上起了精神导向作用。

    身教和陪伴也不能少。因为长年在外工作,逢时过节回武穴,除了一些外面的应酬,在家时也是在书房看书或网上写博客,或者带两个小家伙去泡书店、或者有意识的陪养他们一些其他兴趣爱好(如到乒乓球馆去练球),印象最深的是:

    2018年国庆七天假,两个小家伙觉得每天都过得差不多,老师布置的日记没法完成,为此,事先经过和他们协商,那天凌晨5点不到就起床一起跑到武穴江边看日出,看完日出还是写不了日记,老父亲我开启多年未写文章的脑部相关神经,磕磕绊绊的写了一篇《武穴滨江公园看日出》的范文(这个当时在广济文化公众号发表过),起到比较好的表率作用。

    最后值得提一下的,现在听书频道内容丰富,并且比较恢谐有趣,我吃饭时、走路时有听书的习惯,两个小家伙在我的影响下也迷上了听《明朝那些事儿》、《话说汉朝》、《水煮三国》等电子书。

    以上,就是我,想必也是很多武穴平民百姓家每天在上演的“广济第五杰”们的平常事,只不过是我用文字将这些平常事记录下来了。

    不知道两个小家伙未来的学业会怎样,他们能走多远、飞多高;但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去陪伴,家长和孩子一起相互成就,基于两个小家伙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有相对比较正的价值观,相信他们未来的成绩和运气应该不会太差!

    调教好自己的孩子,求学时期尽量不给老师和学校添麻烦,步入社会后尽量不给社会和政府找麻烦,或许是我们广大平民百姓人家能为”尊师重教“力所能及的事,此为“广济第五杰”们的份内事;

    假以时日,”经济或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或我们的孩子量力而行为教育事业出钱出力,如王卫平先生文中所言“......倾心尽力开百年风气,尊师重教,福泽家邦”,人人争当王卫平先生笔下的“广济第五杰”,待那时,我们武穴的教育事业何其幸哉!我们的子孙何其幸哉!

                 关联阅读》尊师重教的遐想

                                 广济文化2020年1月1日   文 王卫平

    近日与朋友闲聊,有人提到民国时期“广济四杰”居正、饶汉祥、郭泰琪、刘文岛。我插了一句说:也有“五杰”的说法,另一杰是尊师重教的张导民。

    我是当教育局局长时才知道的。张导民,字刚毅,生于1910年1月1日,是武穴市郭应龙村王天惠垸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大学毕业后公派留学英国,学成归国,热心公益,服务家乡。1931年任私立大公中学(梅川高中前身)校长,后任国民政府汉阳县长、广东省财政厅长等多个职位。1949年到台湾,长期被誉为“审计权威”“财税菁英”。2001年7月28日在台北病逝。他夫人叫蔡孝义。张导民夫妇生育四子四女,个个出类拔萃。张导民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前辈,从2005年开始,在家乡设立“导孝基金会”。每年暑期开学前,他们就从国外、台湾、上海等地回到武穴。共同拿出六万元,奖励家乡武穴品学兼优的高中生,一直到现在,风雨无阻,从没间断。其赤诚之心,可感天动地。

    还有一个叫“周颂万奖学金”的,也是后人为了纪念先辈设立的。记得每到发奖学金的时候,他的儿子、旅美华人、武汉大学教授周迪荪不顾年事已高,亲自搭车从武汉回到武穴,发完奖学金就走。有一次,我硬性留下他吃了一顿工作餐,吃完饭后说要用车送他回去,他死活不肯。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几乎掉下来了。听说他今年身体不好,实在来不了,然而他还是来了。祝愿老先生吉人天相,健康长寿。

    现在是北京武穴商会会长的吴永先老总,对家乡的教育事业非常关心。从2016年开始,每年精心策划大型活动,带动武穴籍老板和社会爱心人士为武穴学校和师生捐款捐物,达400余万元。他不遗余力的努力,堪称典范。

    在安徽经商的陈友弟先生,是石佛寺镇朱华村人,为人热情善良,热心公益,正是由于他的善举成就了美丽的武师附小官桥明德学校。他个人先后捐资150多万元,并且每年”六一”前夕还为学校捐资捐物。其高尚的品格、动人的故事,让我永生难忘。

    他们为什么能够慷慨解囊不图回报、年复一年锲而不舍地为家乡教育事业做出奉献?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想,起码包含有以下三种情怀:

    一是思乡之情。自己的先辈或者是自己,从武穴走出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却寄身在外,思乡之情难以纾解。即使过去在家乡吃了苦受了罪,毕竟还是武穴人。古语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自己的根还是在武穴,所以,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为家乡做点贡献,都是义不容辞的,而且时间越长情越浓,情更深。

    二是感恩之情。也许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许是感谢老师的培养之恩,也许是感谢家乡各级领导的关怀之恩,种种感恩之情,让人终生难忘。如何表达?捐资助学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三是期盼之情。扶贫先扶智,希望总在下一代。他们这些在外的游子,热切期盼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快,家乡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家乡早出人才、多出人才,这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们深知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其实,在我当局长的五年间,像这样的尊师重教、捐资助学的义举数不胜数。除了外地的,更多的是来自本地的企事业单位和私人老板,每年捐资的数额达八九百万,绝大部分都是自发的行为。

    有钱的出钱,没钱出力的更是大有人在。

    吴莺,湖北省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前身是湖北爱心社)会长。从2006年起,她带领一批志愿者,为武穴乃至其它地方的寒门学子捐资捐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同时,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与他们交心谈心,成为朋友,成就了一大批困难学生的美好人生。为此,她与志愿者们四处奔波,核实情况,争取支持,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十四年来,他们累计走访调查家庭六万余户,对5000多名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援助,对1500余名贫困生进行了长期一对一的心理援助和经济资助,直接发放助学款750多万元,募集发放了总价值2000多万元的各类物资。2019年3月,湖北省宣传部授予该协会“湖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吴莺先后获得湖北省学雷锋岗位标兵、第五届湖北省道德模仿范、希望工程最佳贡献奖、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王水桃,当时还是石佛寺镇的一个村官。有一次,我到他村教学点检查工作,他为了恢复塆小,给我这个教育局长算了三笔账,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办好自己的村小是非常划算的大好事。一是经济账,如果我的村小没有办好或者撤销了,我村的孩子就要到明德小学(离本村最近、办学质量很高的一所市直学校的分校)去读。吃饭不说,光车费一年最少1000元,200个孩子一年就是20万。如果是到城里读书,光房租费,一年最少要5000元,还不包括伙食费、人员照顾的费用。对农村人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二是安全账,在本村上学,车少路近,接送方便。如果到明德学校上学,途经交通干道,车流量大,安全隐患多,只要一出事,后果不堪设想,这笔账你无法预测。三是政治账,不论是村里钱还是政府给的钱,都不是我们个人的钱,都是国家的钱。用国家的钱,为老百姓办好事,老百姓高兴,上级领导高兴,我们自己也有政绩也高兴,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不做才傻呢!

    作为一个教育局长,对这样高度重视教育、一心为老百姓着想的基层干部还有什么话可讲呢?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

    现在即使离开了教育战线,每每想起这些人这些事,都会激动不已、感慨系之!

    写到这里,我好像跑题了。广济四杰之说几乎人人皆知。五杰最早是谁提出的不重要,尊师重教事关家国兴旺,桑梓福祉,能在青史留名的固然是,有能如此倾心尽力开百年风气,尊师重教,福泽家邦的善举,说他是广济一杰,又有什么过誉?关于尊师重教的遐想是什么,那就是,就是......多想想他们吧!

    原文标题:广济四杰之后又有“广济五杰”?闲话“广济第五杰”

    新浪博客:楚天皓月0713   2020年1月2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话“广济五杰” ——读王卫平先生《尊师重教的遐想》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cc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