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教练的价值,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有目标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家长会有为孩子找专业教练的需求,在服务及咨询的家长中,大家通常会有些共性的问题,我做了简单的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向我咨询的家长们在这方面得到更多的清晰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家长想要解决与孩子之间存在的冲突时,需要接受教练的优先是家长而非孩子,不然,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抗拒的,他会认为教练只是家长的说客,较难建立起信任,另外当孩子有所觉察,但父母并未做出新的改变时,彼此很容易陷入死循环
所以,以下的问题及回复都是建立在孩子同意接受教练服务的基础上考虑的
一、在为孩子选择教练的时候,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确保为孩子找到合适的教练
1、可信度资质与经验
1.1在没有任何熟人推荐或者对教练认知的信息时,往往是他在专业教练的教育背景及认证资质可以成为筛选的一个重要考量,但是这里并非是说非认证的人就不适合,其实有些既不是教育工作者也并非教练受训人员,但是他们与人对话非常符合教练的理念及基本技能,我认为衡量专业度主要从教练的本质出发,是否能够引发孩子的觉察,激发孩子的兴趣,创建更多的选择,以及提升孩子对于自我解决问题的责任感,这些在你与教练咨询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可以大致的感觉出来了
另外一个是需要警惕的是,切记找一个所谓的专家,不断地给建议,说教,而缺乏聆听他人,这个可能短期会取得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并没有很好地培养孩子面对问题时自我解决的能力
1.2 对于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学习的各阶段的心智发展的认知与理解,以及在解决同类话题的成功经验
2、可靠度 其他家长的口碑,约定的时间是否可以准时开始,言行是否一致,这些都是需要去观察的点
3、亲近感 这点其实非常重要,有些人可能专业度非常高,可靠度也很好,但对于孩子来讲,他们不太喜欢与太严肃的人近距离的交流,沟通的趣味性,丰富的肢体语言都是孩子们比较关注的,没有亲和力就很难建立起信任,建立不了信任,很多话题没法进行深入的展开,从而没法帮助他们认知自我及更好的激励自我
4、不以自我为中心教练的言行不执著于自己是对的,对客户有价值的好奇,认真倾听,直至客户的真实反馈而不是自我判断
总之这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建立信任由以下4个重要因素来考量:
可信度:取决于专业能力;
可靠度:主要表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亲近感:有化学反应,安全感;
自我为中心:做什么事情,老想着自己
有一个建立信任感的公式:
信任=可信度*可靠度*亲近感/自我为中心,这不仅是在选择亲子教练的时候可以作为决策依据,其实在请任何老师、专家,甚至交朋友都可以参考这个方程式。
二、找教练的目的在请教练辅导的之前,大部分家长要么是感觉孩子在心智成熟方面需要有人指导,类似于想要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要么是目标很纯粹而明确,希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个跟教练在商业中的应用有共性,要么企业想要通过教练的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幸福感,缓解某种压力,使职业发展变得更为清晰,要么是提高绩效,本质上无论是哪个目标,都是要以提高成绩/绩效为最终导向。
在亲子教练的过程中,有些父母很关注教练的进程及结果,所以有孩子主导的教练话题,也有家长主导的教练话题,真正应该聚焦的话题,一定是取决于孩子愿意去谈论的话题,当然教练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让孩子正视家长想要沟通的话题,找到之间的联系,要知道天下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想要与自己的父母作对,他们的内心都有着想要让父母喜悦的动机。教练目的的实现来源于教练话题的选择,所以关于教练话题,家长们要有节奏上的认知。
关于成绩辅导,我很认同,人的每个阶段,衡量是否成功的标准不一样,在学生时代,都是些很显性的竞争,就是成绩,无论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科目,还是各类兴趣,这些都是用成绩来衡量,作为特定的人群,这个群体里的人必须接受和面对这样的压力,甚至因为家长的在意,这些压力有增无减,成绩背后是自信的建立过程,成绩的提升对于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建立自信的点,这也是他的人生阶段中重要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当孩子建立起对科目的自信后,离好成绩的结果已经不远了。所以底层上来讲,提升成绩有很多方法,K12机构这些辅导已经做得很成熟,同样的辅导对于有的孩子有效,有的孩子效果不明显,这就是个体的不同,而教练真正的科学与艺术的精髓之一理念being大于doing,按人话讲就是状态比做什么重要,当孩子的内在状态被觉察到被关注被呵护到时,会激发他们更多的选择和责任感,父母所期待的状态也会随之而来。
今天就讲教练的选择及话题的选择这两个共性的话题,若有其他疑问,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