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明天要出远门,为了减轻行装,今天加快了阅读《大学的精神》的速度,目前看完了第四章麻省理工大学、第五章牛津大学、第六章剑桥大学。不知是不是看得太快,第五章、第六章的内容,让我记忆深刻的不多。
关于牛津大学。1.这是一座拥有800年悠久历史的著名学府。2.牛津大学或者说是英国人非常注重对古老传统的传承,虽然其内部实质已紧随时代有了很大变化,如'科层与特权消解,变得平等与自由多元",但仍保留很多古老的传统。如坚持一对一的贵族式的教学方式;在毕业典礼坚持使用拉丁语主持与讲话;汤姆钟每晚9点零5分敲101下,因为建院时院规规定100名学生必须赶在晚 9点回来等等。“这种对传统的固守和与时俱进,让牛津人的气质有一种无所不在悖论和异常固执的怪异”。3.牛津坚持对智识和精神成就的追求,保持着象牙塔的纯粹与淡泊,愿意为了精神传承和追求而坚持一些实用性不强的研究,对学术的研究也不追求速度与效率,“像做一件充满细节的艺术品一样,在缓慢的节奏里,精雕细琢,使得它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守旧、耐心、不慌不忙又带着一丝纯粹的牛津,优雅得如一名绅士。
关于剑桥大学。1.剑桥大学是于1209年从牛津大学分出来的。2.剑桥传续着牛津的守旧与传统,也坚持着牛津的“对智识的追求”,追求卓越的学术环境。3.剑桥培养了众多领域的杰出人才。
以上均为笔者的一家之言,因为《大学的精神》的撰写就坚持着西方教育的基本观点,不强调对已有知识的教授和积累,而是注重对人的思辨能力的培养。“考试没有标准答案,看重分析和思辨,各种想法和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书的作者们(本书为联合作者)并没有对这几所大学的精神气质、教育理念给出明确定义或评论,只是陈述事实与现象,记录这些学校的校长、教授、学生或是其他人关于学校、关于教育、关于事物的言论、表述,只记录观点,不给予评价。
当然,因为“写作即为自我的表达”,作者在撰稿时虽然已努力克制,但还是在标题、在表述的顺序、在材料的选择与侧重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些大学的看法:哈佛大学:从绅士到精英;耶鲁大学:卓越灵魂与领袖的摇篮;斯坦福大学:硅谷的心脏;麻省理工:一个让想象飞翔的地方;牛津大学:现代绅士的摇篮;剑桥大学:一个完㺯的读书地方;海德堡大学:一个思辨之地。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学的精神》或许只是作者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发表的“一家之言”,而我的读书笔记也只是我“纸上谈兵”的臆想与推测,但是对知识的尊重、对智识的追求、对创造美好世界的向往,相信都是真实无误且天下大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