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曾经的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一读书就犯困。
后来生活遇到了挫折,需要寻找解决方法,才慢慢开始读书,从那以后我就停不下来了。
通过阅读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特别爱阅读。
为什么呢?我找到了以下三点理由。
01阅读可以结交挚友
我慢慢爱上读书后,会不定期的去参加线上或线下的读书活动或社群,在这些活动中,如果有跟我读一样的书的朋友,我会主动去认识对方。
然后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和感悟,探索书中的道理,如何用在生活中,久而久之,我和对方就成了好朋友,有些甚至成了合作伙伴。
还记得钱钟书在《围城》中讲了这么一个观点,借书有利于男女之间的交往,因为年轻的男女交往起来总不免害羞,会不好意思。借书是一个好的借口,借一次书,还一次书,至少接触两次。
其实,如果考虑到他们可能会谈一点书中的内容,接触的机会就远远不止两次了,如何你不阅读,那么就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
所以,阅读可以让你找到同频的人,甚至是一生的挚友。

02阅读可以审视自己
苏格拉底临死前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而审视人生是需要有闲暇时间,而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创造了闲暇的机会,同时可以通过读书来审视自己。
我读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生的七个习惯》时,书中影响圈(我可以改变的事)和关注圈(我不能改变的事)对我影响非常大。
通过书中的方法,我认识审视了自己之前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关注圈上,而这样的对我的成长和提升并没有什么帮助。
从那以后,我做一些事情之前都会想一想,这是我影响圈还是,我的关注圈,如何是影响圈的事,马上做,如果是关注圈的事,尽可能不做。
这个思维模式的改变,让我成长很快,这也是阅读所带来的审视自身的效果。

03阅读可以打开见识
我从三线小城考到省会城市长沙读大学,从刚开始啥都不懂,到后来因为街舞这个特长在学校混得风生水起,参加学校各大组织的活动,在当时,也算是一个“风云人物”。
毕业后,我带着象牙塔内的自信,走出了校园,开始到社会上工作,不料却屡屡碰壁,那些曾经以为的牛逼,都被现实击得粉碎。
曾经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行。
有一天我转念一想,既然不会,不懂,那就开始学呗,怀疑有个毛用。
后来通过阅读,外婆打开了认知,发现当时的自己不过是站在了愚昧的巅峰,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一直愚昧下去,而是选择学习。
通过阅读,我了解我以前从来不知道的知识和方法,我的见识也由此打开,面对很多问题,以前不知道从何下手,现在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它了。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越学习,越会觉得自己无知”。
曾经的我不以为然,现在的我感同身受。

结语:
吴军老师在《见识》一书说:”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他的生活方式,但是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愿我们都能爱上阅读,成为自己心中那个优秀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