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认知·行为·脑科学
你是否经常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

你是否经常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

作者: 吉里REGI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16:07 被阅读214次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构自信,建构信心的事儿。

    因为在社群中,我常常看到当别人在鼓励他人时基本都会说:你要相信自己,你要有自信。包括我身边也有这类人,善于打鸡血。

    但我发现,给别人打鸡血时说的那些话,通常是毫无根据的话,只不过是不断地强化这种心理暗示,收鸡血之人的内心也知道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欺骗。

    打鸡血告诉别人你要自信,说白了这根本不能支撑人的信心。一个人的信心,也是无法从这类毫无根据的心理暗示中获取。

    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如何对自己的状况和作用力做一个合乎现实的评估以及合乎比例的相信呢?


    |1|


    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情绪控制、意志力、思维方式等方面都较为脆弱的群体当中,他们的自信心反而会比自身条件较为优良的人更加自信。

    并且,他们十分坚定自己一定能够做出一定的成就,但是就其原因,却没有任何能够支撑他们自信的条件,而这种心理现象被命名为了达克效应,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所以产生一种过度自信而不知。

    在我们中国文化中,也可以称之为无知者无畏,正是说明了这些人缺乏行动之下还缺乏了自我认知的这样一种心理特性。

    心理学达克效应也告诉我们,为何越弱之人却越是缺乏谦逊?

    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会出现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并没有十分突出的才能和智慧,但是他们却拥有不合理的自信心,实际上,他们的能力很可能十分差,但是在自我认知上,他们已经超越了真实的自己。

    实际上,自信心强一点总是没错的,但是这种自信心如果已经严重超越了我们自身所缺乏的能力或特质,并且,我们还不会为此付出大量的实际行动时,这种心理现象就并不是正常的了。反而在他人眼里,这只是一个自大的家伙而已。

    所以,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应该看得合乎中道。

    所以说他们是无知的自信者,是因为他们和谦虚者在心理根源上少了一个因素,那就是自我感受性。

    对于谦虚的人来说,发掘自我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他们十分擅长从自己身上寻找失败的理由,他们对于自己也有着不断地进步要求。所以,这种心理状态让他们保持了一种发展。

    而对于一个综合素质并不高的人来说,发掘他人的缺点以及毫无理由的安慰自己却是一个十分平常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这两点区别,让人们最终拉开了距离。

    实际上,这种人并不在少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能力还未支撑野心的时候就已经过于高估自己,而大多数人却很少意识到,只有保持一种空杯心态才能让自己前行的更远。但是,自满与自负却让大多数人都进入了一种自己都无法意识到的深渊。

    我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类状态,我也曾经是这样。


    举个栗子:

    当孩子面临考试时感到害怕,我看到很多家长都会鼓励孩子,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

    这也是一种打鸡血的方式,但是,当你的孩子离开你的鸡血之后,他在学校门口又开始害怕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并没有解决孩子害怕的问题,孩子害怕什么呢?怕考不好,家长不爱他了,或对他失望了。

    这其实是信心的对象出了问题。

    要让一个小孩不害怕地走向考场,他需要相信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对老师对父母的相信,对学科对知识的相信。要让孩子知道,考试只是一个评估,是帮助他继续前行的工具,帮助他修改错误的工具。

    作为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成长心态,而不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因为孩子之所以害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相信父母。

    一方面父母说,不要紧的。另一方面考完之后,父母就会马上问,多少分啊。这就是父母的一种虚伪。

    所以,当孩子害怕做某件事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鼓励孩子要相信自己,还要去分析这个孩子需要建立的信心还有哪些。

    我们要一一检查,为了执行一个事情,孩子对哪些事物的信心要补齐。因为自信,不过是这些信心里的一个而已。

    其他的信心可以帮助我们如何智慧地采取行动,但如果单一地依靠自信,出错的几率就是非常之大。

    往往人生滑铁卢就是因为只依靠自信,忽视了其他的信心建立。

    所以,达克效应也告诉我们,你越是无知,你就越自信。所以我们要特别小心我们的”自信“,因为很可能是无知带来的。

    无知比知识更容易招致自信。——查尔斯·达尔文

    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充满怀疑。——贝特朗·罗素


    |2|


    当我们把自信解构之后,我们也需要进行信心的建构。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萝.杜维克(Carol Dweck),在她的著作《心态致胜》(Mindset)中提出「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两项概念。

    拥有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也译作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个人能力是天生注定的,个人的行为表现即是自我能力的表现,每当遇到挫败,就会认为自己的天份不足,久而久之,「固定心态」会限制个人的潜能发展。

    我能否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是一种固定心态。

    相反地,拥有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也译作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大脑是可以训练的,所以遇到挫败时,反而能够从中学习、成长,「成长心态」能让个人愿意接受挑战、努力茁壮。

    打个比方,我们在职场或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两类人:

    一类人能力一般,但却自持甚高,认为自己无所不会。这种属于非常自信的一类人——固定心态!

    另一种人,学识渊博,却为人谦虚,虚怀若谷,总是觉得自己的能力需要更加提高。———成长心态!

    当我们处于成长心态的时候,“自信”二字就不再需要了,因为我的能力总是需要成长的,我不需要思考我的能力是否够了。

    当每一件事情都能成为提高能力的机会时,那么我考虑的不再是事情的成功,而是自己能力的不断提高。

    即使失败,也是在提高能力,这样说来,自信的问题就不再存在,无需讨论。


    |3|


    对个人能力的信心,或对个人知识的信心,只是人类生命行动所需的众多信心里面的一个,它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的信心,是对自己生命场里面的每一件事物的信心网路,这是一个信望爱的系统。

    自信只是系统里的一个点,它的作用就是常常使你产生各种错误的冲动,这也是达克效应的发现。

    所以,为何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信心不足,就不敢行动呢?或者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就不敢下决定呢?

    因为这里有个预设:这些人预设事情的成功,主要决定于自己的能力大小。

    他们把各个因素的贡献全部归于自己,正如前面我提到的,这是一种完全的自我认识,也是一种自傲。

    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很多因素组合而成。而个人能力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但是人们常把它作为最重要的,并且是唯一的,所以人们才会产生一种所谓的担心和害怕。

    所以自信往往表现为自我和自傲,还有隐含的自荣。

    它去除了其他信心的作用,认为只相信自己的能力才是唯一的行动激励。或者把这种信心作为个人行动的主要核心激励。

    但究其原因,“自信”的源头还是人的”自我”在作怪。

    从思维模式来看,强调自信的人,大都属于二元思维、线性思维、因果思维。

    他们会认为:因为我…..所以其他的……

    从“我”开始,就已经属于线性思维的逻辑错误。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怎么提倡自信,但他们却提倡关系、能力、命运。

    比如有的人信自己的亲人,像那么富二代,红二代,官二代拼爹;有的人信命运、风水、八卦、占卜、星座等;有的人信能力、信知识改变命运;有的人信上帝,处处仰赖耶和华;还有的人信人民,认为人民群众是一切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4|

    那么,我们要如何避免“自信”带来的危害呢?

    有一篇文章建议我们从以下四点出发:

    1、保持开放心态,承认自己的无知

    要避免“达克效应”,首先必须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意识,承认自己无知或能力低下。不先入为主地封闭各路信息来源,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其次是增加知识容量,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

    正如希腊哲学家芝诺的比喻那样,人的知识就好像一个圆圈,知识越多,圆圈的周长就越长,就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

    随着知识的增长,圆圈越来越大,接触到的外界就越广阔,就会越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懂,这时才能更加正确地认识到认知的局限性。

    2、尝试多看到他人的优点

    有时候出于自然界竞争的本能,我们更倾向于希望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但这样长期形成的思维和眼界,就会把我们带入一种隧道视野。无法正视他人,也无法正视自己,也就缺乏继续努力提升的源动力,陷入井底之蛙的状态。

    通过理解达克效应,避免达克效应,让自己有更大的格局观,这样才会不断成长。愈谦卑,你收获他人的尊重才越多,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知识的道路上长足进步。

    3、减慢决策的速度

    除非你是世界级的专家,快速决策通常会做出有偏见不理性的决定。

    邓宁的研究表明:应该对快速和冲动的决策保持警惕。那些陷入达克效应的人,容易过度自信。不要轻易地对自己的能力下结论。

    4、向更厉害的人学习你不了解的知识

    在邓宁的实验中,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获得薄弱技能的辅导后,普遍提高了正确估计自己们的测试结果的能力。无论你的能力属于哪个级别,都可以找一个比你能力更加优先的人来学习提升。

    如果你暂时能力不足,缺乏经验或者对事物的了解还不完全,不要欺骗自己认为自己做得很好,要正视自己的缺失和薄弱。特别是当你知道的只是一点点却认为自己已经全部了解的情况,很容易发生错误。

    当然啦,以上四点只是告诉我们如何避免,也进一步解释了达克效应,进一步让我们明白”自信”常常带来的是危害,但没有告诉我们如何真正提升或加持信心系统的建构。

    Bertrand Russell说:

    “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那些感到确定的人是愚蠢的,那些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充满怀疑和犹豫不决。”

    不过分自信,也不妄自菲薄。当你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越多,对自己的了解也会越清晰。

    吉吉
    2019.01.0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否经常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ps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