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音乐美、形象的流动性和主题的朦胧性的追求,受法国早期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意象“模糊和精密结合”、把强烈情绪寓于朦胧的意象中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唐宋诗词的深刻影响,他比较出色的诗歌代表《我的记忆》、《望舒草》等。
其中发表于《现代》第1卷第1号上的《印象》是戴望舒比较出名的一首小诗,具有新诗的开创性,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融中西诗艺于一炉的创作追求,诗中,既有一连串意象组合叠加而形成的“象征的森林”,又有一种幽微深邃、迷离恍惚的意境。题为“印象”,诗人却不言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印记或影象,而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意象的营造暗示出诗人所要表现的“印象”。
全诗仅12行,格局很小,但在这小小诗行中,却处处摇曳着美丽驳杂的意象。如深谷幽铃、烟水渔船、青色珍珠、古井暗水、林梢残阳等,这些意象有的属于听觉范畴,有的属于视觉范畴,还有的属于幻觉范畴,它们看似零乱破碎,随意拼叠,但细细读来,却能发现,有一根情感的细线将它们穿珠子般串起。它们表面看来关联不大,但在总体内涵和情调上却有着一致性,指向的都是纤弱、细小、幽微、渺远等情感特征,给人一种美丽绝伦却又稍纵即逝的怅然若失感,如同“镜花水月”一样的情绪意境。诗人可能是在缅怀逝去的美好爱情,也可能是在回味某件值得珍视的往事。总之,一种淡淡的迷惘和寂寞情绪,就在朦胧的意象花丛中荡漾开来,而诗歌结尾“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迢遥的,寂寞的呜咽,/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更是将诗人表达的寂寞之情推向了高潮。寂寞,是诗人对于生活的印象,也是他对于生命的咏叹。美好事物流逝所引起的寂寞的感叹,不满于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寂寞的呜咽”,或者是关于生命悲苦的寂寞的沉思,这些构成了《印象》一诗的多元题旨。
戴望舒对诗歌的造诣很深,他自己觉得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诗当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而使人感到一种东西,诗本身就像是一个生物,不是无生物。诗不是某一个官感的享乐,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东西。情绪不是用摄影机摄出来的,它应当用巧妙的笔触描出来。这种笔触又须是活的,千变万化的,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绪,使诗情成为畸形的。倘把诗的情绪去适应呆滞的,表面的旧规律,就和把自己的足去穿别人的鞋子一样。愚劣的人们削足适履,比较聪明一点的人选择较合脚的鞋子,但是智者却为自己制最合自己脚的鞋子。
戴望舒的《印象》如同一幅欧美印象主义的画作一样,涂上了幽暗沉郁凄美的色彩,每一幅画面又融进了诗人浓郁的内心感受,化成一组组意象,从而熔铸成凝结着现代人精神追寻中孤独、寂寞的“印象”,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辞藻排列成现代的诗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