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四节课,两个班的口语课,上完意犹未尽。两个大班,还未见过面,一直都是隔着荧幕,感受他们的存在。其中大部分沉默不语,只有在交作业的时候,可以真实感知他们的存在。抓住机会,跟他们说一两句话。夸夸他们交作业积极,或者字迹工整,或者有创意……我在想,如果是线下的课堂,我是否有机会和他们这样更直接的对话?或许答案是否定的,或许因为我也进步了,能更好的组织和调动大家,至少让我们的课堂丰富多彩一些。
原本是就上次课交给大家的话题,让大家展示各自的准备。第一个班比较积极,花了半小时,让想要表达的学生展示了自己。剩下的时间,一方面完成了听力训练,另一方面,组织了听力材料相关的话题讨论。时间关系,话题没有展开,以我的讲解为主。原本我没想到要过度到工作和面试这个话题上来,后面看到时间还宽松,就顺势转入。关于面试的常见问题,应对技巧,给大家一些自己的经验。这些是很大的一个话题,而我又是个话痨,结合心理学知识,给他们一些启发性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甚至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有方向的去培养自己某些相关能力。很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因为这样的课程,这样的契机,我可能不会发现自己这些年学习和职场累积,已经让我具备给年轻人一些指导的能力。我所说的话,未必就是权威性的,更不是什么真理,不过或多或少,如果学生有心,会由此去思考去探索更让他们信服的答案。至于我给的,只是一种可能性,一种解释,终究他们会发现,世界是多元化的,大部分时候不分对错。应试教育让他们中大多数只信奉一套标准,而生活,需要灵活处理一系列问题和应对危机挑战的能力。
作为长期奋战在一线的老师,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说挑战有失偏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再觉得面对学生是多大的挑战,不管是班级还是个体,不管是乖巧的沉默的还是挑剔的古怪的。我不再因为他们的态度而在分享上迟疑,或者怀疑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能力。我不会是最好的,从诸多方面讲,都还有所欠缺,不过平心而论,我用心了,把该分给课堂的时间和专注力都分给了课堂,而课下,我也在争取更好的完善自我,以便能在下一次,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积极的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