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点心理学让自己更有耐心、平静和真实——《共情的力量》 读书总结

读点心理学让自己更有耐心、平静和真实——《共情的力量》 读书总结

作者: 叶小爬Love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23:18 被阅读0次

这是第二本特别想推荐给身边朋友看的心理类的书。

到了三十岁,我想我们大概都会明白无论具体用什么方式生存和生活,我们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和终极目标是人:亲人、朋友还有最重要的自己。

我们向往幸福,想要与爱的人共度美好时光,但是最后却发现自己无法与最在乎的这些人和平相处,甚至是你最爱的人伤害你最深,很多关系一直原地不停地打转,甚至越来越糟。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更多的共情来深入彼此的关系。

什么是共情?《陈情令》里魏无羡的一项技能就叫共情。(哈哈,虽然这样引入有点突兀,但是确实是有相似之处)魏无羡通过共情术能进入他人灵魂,看到他人曾经发生的种种。在共情过程中,魏无羡要放弃自己,全身心的进入到别人灵魂里,看别人经历过的事,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我觉得这就是《共情的力量》所讲的共情。

通过共情,我们可以透过一个人刻薄的、冷漠的、傲慢的或者乖巧的、顺从的、木讷的表象,看到他不阳光的童年,看到他过往的心酸,看到他一路走来的坎坷和风霜。他此刻所有呈现出来的种种讨厌的或者不可理喻的样子都是他的过往。抛开价值观的不同,抛开是非对错评判,单从情感上,你是不是会选择对一个原本你不能认同的人多一些体谅,或者说对一个伤害过你的人在情感上释怀?(越说越觉得要遁入空门了)

这些年,很多电视剧和书在讨论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讨论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有的人用童年滋养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童年和原生家庭对人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孩子天生是有共情能力的,半岁的孩子你对他笑他就会对你笑,共情是人天生的动物本能。但是,在畸形的成长环境下,共情很容易被扭曲磨灭。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从一个经常苛责他的父母那里内化到的自我形象是失败的不好的自我,这不是一个客观的自我形象,但孩子不知;此后,他会一直在这样扭曲的自我形象中建设自己的王国,对自己苛责,映像到对他人的苛责。共情要求客观,他没有办法与自己共情,也没有能力与他人共情,没有被共情对待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自身强大的共情能力。

对于父母,我只是想起了一句电视台词,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说的这段话——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

《请回答1988》德善生日

共情是中性的。它可以是善意的,为了关心他人或者关心我们彼此的关系而善意使用共情时,它能修补人与人之间关系中长久深存的裂痕;它也有阴暗的一面,有的人会通过共情利用他人的痛苦、恐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推销员利用你的虚荣或者焦虑让你买他的东西,比如你老板吃准你不敢随便辞职而疯狂的压榨你加班。与此同时,释放你的共情,它会帮你发现有人在用共情操纵你,而你能做的是明确自己的边界和防守能力,判断自己要不要被这样的共情操纵。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点心理学让自己更有耐心、平静和真实——《共情的力量》 读书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sh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