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有两个地方难教,一个是角的抽象,一个是角的大小的辨析。
俞特这节课首先让学生画角,在谁画的漂亮谈论之后,让学生再画角。接着,俞特跟同学们探讨了桌角是不是角?粉笔盒顶点处是不是角?至此,学生初步建立角的表象。角的大小怎么让学生感悟呢?俞特出示了两组材料,一组材料角的边越来越长;一组材料角的开口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挣扎,在痛苦。
下面我从利用学生的生成来教学这个角度来说说我的感受。
在画角的之后,俞特展示三个同学的作品,问他们谁符合老师的要求呢?让学生说理。甚至出现了“脚”,但老师没表现出任何无语、无奈,教学从容,尊重他们任何想法。尊重学生,让学生表达。
在出示第一组角,角的边越来越长的时候,学生说边越长,角越大。教师并不否定,又出示第二组材料。又给出长方形里的一个角和另外的一个大小相同的的角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同一个角。通过平移发现是同一个角。学生错了,但这是正常的,教师整个过程没有下结论,一直在给材料,发问。让学生自己总结。
课堂,重要的是你的正确的课堂理念,可以超时,可以卡顿,但一定要真实,一定要尊重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