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

作者: 和芷雪 | 来源:发表于2023-06-13 00:42 被阅读0次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能力是首要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各种衡量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手段与方法。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面临一些弊端和难题,寻找良好的教学方法就尤为重要。比如文学类课程为主的教学,汉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独特的文化塑造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对某些事物的特定看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工具,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文化因素包括隐含在语构,语义和语用等系统中的民族心理个性和思维方式。

        文学类课程为主的教学贯穿上下五千年,横贯中西,时间空间跨度大且涉及到了多种学科,导致教学内容庞杂,学生接受流于表面。教师既要把这些内容融汇在几节课中向学生输出,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授课内容和课程设计较为简单,重点作品的阅读与分析量上也明显欠缺,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直觉感知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对外汉语教师和学者的追捧,传统的教学法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明显不足。在传统的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几乎完全由教师控制,偏于“教”而少于“学”,启发讨论环节不够,尤其是古代文学。即使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对古代汉语也熟悉不够。因此在对文本缺乏足够阅读和掌握的情况下,谈不上师生的对话和主题的探讨。

        大量的课堂时间放在翻译字句上,教学只能侧重于教导而疏于启学。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学习热情有限,学习效果难以及时呈现。学生学习的很枯燥,教师教的也累。而学生仅仅学会了某些孤立的语法或表达,并不能真正地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

        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方法,它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把基本理论转化为实践,以任务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布置和课程相关的特定交际和语言项目的任务,让学生参与,以互动、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完成预定任务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比较晚,但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对外汉语教师和学者的追捧。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在任务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即将完成的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这一阶段,任务的设置问题是主要的;在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汉语,需要学生在设定环境下运用汉语;在任务后,师生进行总结,教师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对整个任务做出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纠正和完善。教师可以布置的课后作业对知识加以巩固。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第一阶段是构建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第二阶段是整个教学的重心所在,第三个阶段是对前两个步骤的总结与归纳,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并运用语言的过程。只有学生这个内因能够真正的活跃起来才能够让他们学到真才实学。

        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充满活力,在实际应用中体现着它的优点。首先,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任务的布置使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的调动,大脑思维非常活跃,不但能够学习到书本上的语言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运用语言。

        其次,设置任务时需要考虑其实际操作性,所以,设计的任务一般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生活化的气息,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再次,小组合作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大家群策群力,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这一举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进行任务时形成一个整体的意识。最后,注重任务完成的结果,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可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当然,任务型教学法也有它的弊端。比如,课堂上的时间大多是用来完成任务,留给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的时间不多。长期在任务型教学的背景下,学生完成了各种任务,但是接受不到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的话,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理论深度不够。还有,可能出现时间难以把握,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例如,给学生设计类似演讲、表演等任务,时间控制不住的话,就会超过教师的预期设置,影响之后的课堂教学。设置任务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相似的任务会带来厌烦的情绪,影响课堂效率。

        综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点,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关文章

  • 2019-04-19阅读笔记

    阅读《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语言教学的两个方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但《对外汉语教育学引...

  • 对外汉语学习书单

    1.《体演文化:东亚语言教学法》吴伟克: 体演文化教学法吸收众家之长,如任务教学法和演练教学法所提倡的“...

  • 人原来是那么容易疲惫的

    紧张了那么多天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实践。今早终于付诸行动,说不上多差,但也不是很好。锻炼了那么多次还是会怯场,摸着...

  • 知识链接

    · APT攻击: 《What's APT: 浅谈APT攻击》- 安全客 · 机器学习: 《浅谈人工智能:现状、任务...

  • 任务型

    心得体会 细心: 是否选择忠实于原文的最佳答案。 小心: 是否注意其横向、纵向的类别规律,同栏表达要有一致...

  • 《对外汉语教学激创法散论》读书笔记(三)——激创法

    一 提出来源 1.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有一种应试教育的倾向,为汉语水平考试服务。 2.迄今为止的外语教学法,多侧...

  • 尝试教学的整合模式

    以下内容选自《怎样用尝试教学法上课》。 一、目标尝试教学法 1.在导入新课时“亮目标”,学生更加明确学习任务,激发...

  • 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也称活动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

  • 浅谈写作策略教学法

    2007年,美国发布研究报告《提高学生写作的有效教学策略》,撰写者史蒂夫•格雷厄姆,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其中涉...

  • “单元主题教学法”七种基本课型解读

    “单元主题教学法”七种基本课型解读 1、“单元导读”课型:第1课时,从“单元导读”入手,提炼和初步感悟单元主题;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xc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