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文章,那是我们心灵的语言展示,是我们的心声。心里有话想说,依附于文字,表现出来就成了文章。出之于口,就成为我们所说的话。
写文章讲究文笔,追求文字艺术的美。所以文学作品被称为文字的艺术,语言的艺术。
文学和艺术本是一家,只是在表现方法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表现在声音方面的被称为歌唱艺术,相声艺术,话剧艺术,广播艺术……
表现在形体、形态方面的被称为表演艺术,如哑剧,各种艺术品,行为艺术等等。
当然还有一些比较综合的艺术,比如综艺节目,电影、电视、短视屏等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交流最常用的是口语。同为语言艺术,口语和写作是有明显区别的。书面语比较含蓄内蕴,深隽悠远。而口头语比较直接、简明、浅显易懂。
说话有说话的艺术。
简单点来说,就是你要弄明白,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说不可以说;不同的场境需要说不同的话,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境具有不同的意义和效果。
中国的语言太过丰富,语意圆转自如;就因为汉语的语意太过丰盛繁杂,也就导至,其所包含的信息量过大,隐含的信息量太过博杂,理解起来比较费力,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歧义,很容易造成误解,产生误会。
由于中国的历史渊源流长,人们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语言的交流必然会受到诸多的影响和限制。比如阅历、学历、经历,成长环境,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等都存在着太多的差异。
所谓物有物性,人有人性。而人的性格又各有不同,越是各有个性就必然会削弱人的共性。共性越少,话题的契合度就更缺少了紧密性,贴切性,妥当性。
所以说,语言这门学问,可大有学问。要学好这门学问,真不容易。学好了这门学问,也就学会了做人。要学会做人,先要学会识人。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
逢什么人,说什么话,这可是有讲究的。
“逢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逢人只说三分话”。
说话,最忌交浅言深。
说话如烹饪,讲究火候的把握。
有的人,说话过了头,这就不好了。人家心里会不乐意:我跟你很熟吗?
当然,若是说话词不达意,东拉西扯;思维缺少逻辑,话语分不清主次,既无条理又不分重点,你在那儿说了半天,人家根本理不清头绪,把握不住要点。那就如同鸡同鸭讲,对牛弹琴,那也是有害无益的。
因为我们的历史文明悠远流长,社会生活多姿多彩。人们在交往中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同时,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产生。
而各行各业,都有一些潜规则在隐蔽运行。这些东西,它是真实存在的,但又不太合情理。因此,它是不能在明面上显露出来的,它根本就上不了台面,只能私下里在黑暗中进行。
而一旦被人一个不小心,将它拿到日光下晾晒,就会弄得大家都下不来台,那样的场面就会让人难堪。大家都会感觉尴尬,人人无言以对,场面必将变得不可收拾……
所以说,作为新人的小白们,初入职场,就要先学会遵守职场的游戏规则。否则,你很快就会出局。职场,通常容不下破坏游戏规则的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合一的,都是矛盾统一的。存在的不一定就合理,但它一定有存在的意义和理由。世间万事万物都讲因果,有因才有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话也是一门学问。
我们平常与人交往,只不过是舍弃了手中的笔,而改用我们的嘴,去创作一篇篇优美、清新、有趣而又暖心的生活篇章。
网友评论